据Mysteel农产品监测数据,截至本周全国外三元生猪标肥价差为-0.71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0.54元/公斤同比走扩0.17元/公斤,增幅达31.48%。随着天气转冷,大猪需求逐步释放,价格优势缓慢显现,市场对“大猪带动后市价格上行”的预期升温。

市场乐观预期:需求旺季与供应结构支撑价格上行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全国大范围降温后,大体重猪源将进入消费旺季。西南等区域传统腌腊活动已逐步开启,叠加今年春节推迟至2月,腌腊、灌肠周期延长,且当前生猪及猪肉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有望进一步提振需求总量。同时,散户猪源同比减少的背景下,大猪价格或率先走高,进而带动标猪价格整体回升。

现实制约因素:供需博弈下利好难以落地

1.供应端压力持续凸显

标猪与大体重猪源的养殖端出栏压力仍偏大,本周标肥价差环比仅走扩0.01元/公斤,变化甚微。从样本企业存栏结构来看,10月份90-140公斤体重段存栏占比达36.22%,同比增长1.68%,对应1-1.5个月后的出栏量。在今年生猪供应总量增加的前提下,11月底至12月中旬大猪出栏量同比增长将成大概率事件。此外,川渝地区300-400斤大猪源供应充足,前期二次育肥进场也为后市供应提供了保障。

2.需求端提振力度有限

尽管西南部分区域腌腊需求增量明显,但局部拉动作用难以辐射全国。全国样本屠宰企业的宰量和开工率未现显著增幅,其中开工率环比上周微降0.03个百分点,鲜销情况也下滑0.09个百分点。从上周Mysteel农产品川渝腌腊调研情况来看,同样直指消费不足。样本企业表示川渝地区300-400的猪源供应充足,即便散户猪源同比减少,但前期二育进场,为后市大猪供应提供充足保障,虽然消费端低价有所回暖,生猪屠宰量同比增幅明显,但批发市场走货量增幅较小,反映终端消费承接力不足。腌腊需求启动晚,且需求逐年下降是大势所趋,今年降幅或小于去年(低价、过年晚),但较去年下降是必然。

3.疫病影响可控,难改供需格局

冬季虽为疫病多发期,近期北方多地非瘟、蓝耳、仔猪腹泻等疾病有加重迹象,但整体仍处于可控范围。规模企业凭借较高的养殖技术和防疫水平,所受影响微乎其微,短期内不会因疫病改变当前的供需大格局。

后市价格走势预判

短期来看,大猪供应充足,春节前供应增量预计将超过需求增量,生猪价格仍以低位震荡为主。尽管大猪价格优势凸显、标肥价差同比走扩,但想要实现大猪带动整体价格持续上行,难度较大。11月份价格环比10月将呈略强态势,主流区间预计维持在11-12元/公斤,既不会跌破前期低点,也难以出现明显冲高。

中长期而言,当前能繁母猪产能调控效果有限,行业尚未进入主动去产能阶段,这一点从淘汰母猪量偏少、价格水平偏高可侧面印证。2026年市场预期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下半年行情或逐步好于上半年,均价水平大概率维持在主流成本线附近。值得注意的是,产能去化速度以及相关政策对二次育肥、生猪调运的管控程度,将成为影响底部价格的关键变量。

【版权说明】来自:猪场动力网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