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后,猪价一直阴跌,跌破6字头以后,然后跌势开始放缓,近期一直在几分钱的幅度上徘徊。
虽然说跌不动,但涨着也费劲,努力半天,也是两三分钱的涨幅。
这就给市场形成一种印象,那就是猪价在反复磨底。
磨底有两层意思:
一是跌不动了。
比起跌起来没止境,磨底起码有个底在。
二是跌不动,那么就要等待上涨了。
只不过何时能涨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阴跌的背后,却藏着更大的风险。
猪多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是对比来看的。
从今年上半年出栏的数据看,同比是增加了,那么按照出栏规律,下半年理论出栏量依然是同比增加的。
那么这么多猪何时出栏,怎么出栏这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可以说养殖端只剩下最后一搏了。
搏什么呢?
搏的就是节后最后的一波消费提振。
今年猪肉价格便宜,市场认为可能会刺激猪肉消费量有所增加,那么养殖端搏的就是这个消费增加。
但是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一是能增加多少不好说。
整体消费确实在恢复,但能否消化得了这么多猪这是一个问题。而且其他像鸡蛋、鸡肉等价格也处于低位,所以替代消费并不少。
二是供应和消费很可能对冲。
尤其是今年春节比较晚,腌腊等消费有所推迟,而越往后意味着留给养殖端的出栏时间就越短,很容易一股脑地集中出栏。
如果消费再不及预期,那就可能进一步引发踩踏出栏,再次出现超卖现象,从而拖累猪价再次探底。
那么猪价这种持续阴跌,到底是磨底还是酝酿新一轮风险呢?
我认为是并存的。
这要看供应压力和消费增长能不能配合得上。
目前养殖端已持续亏损,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猪企都着急加速资金回笼以维持必要的现金流,所以出栏意愿有所增加。
如果消费迟缓,承接不上,确实有可能引发供应端率先失控超卖。
不过现在我觉得这种几率变小了。
因为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的数据,10月份能繁母猪产能已经降到了4000万头以下,这着实令市场一惊。
这意味着生猪去化在明显加速。
而从11月来看,大部分时间也依然在亏损,所以大概率11月份的去化仍在加速。
这么一来,生猪市场的压力就稍稍能喘口气了。
毕竟市场情绪往往是买预期的,现在预期转好,自然情绪也就没那么恐慌了,所以踩踏出栏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但四季度的旺季不旺依然是大概率事件,猪价能不能抬头至少要看明年下半年了,但现在这个预期已经在酝酿了。
文章来源:新农观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