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以下是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的综合要点,涵盖环境、营养、健康管理等方面,供参考:

一、环境管理

温度与湿度

适宜温度:18-22℃,冬季防寒(如加垫草、保温灯),夏季降温(通风、喷淋)。  

湿度:60%-70%,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过低易引发呼吸道问题。  

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避免贼风。

饲养密度:每头猪占地1.1-1.5㎡,每栏10-15头,避免密度过高导致打斗、疾病传播。

光照与噪音:光照以自然光为宜,强度不宜过强,避免猪只躁动。减少噪音干扰,防止猪只惊恐不安、食欲下降。


二、营养管理

饲料选择与配方,根据生长阶段调整饲料:  

育肥前期(70-120日龄):粗蛋白16%-17%,赖氨酸0.85%,日喂量2.5-3kg/头。  

育肥后期(120日龄至出栏):粗蛋白14%-15%,赖氨酸0.7%,添加0.5%油脂提升能量。

保证饲料新鲜,避免霉变,定期检查饲料质量。

饲喂方式:自由采食或定时定量饲喂,确保料槽不断料,每天清空料槽,防止陈料堆积。控制采食量,避免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

饮水管理: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冬季可提供温水,夏季可添加碳酸氢钠调节酸碱平衡。定期检查饮水设备,确保水流速正常(30-50kg猪:1.5-1.8L/分钟)。

三、健康管理

免疫接种:按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等疫苗,免疫前后避免应激。

驱虫:每2-3个月驱虫一次,常用药物如伊维菌素、阿苯达唑,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

日常观察:每天巡栏,观察猪只精神状态、采食、饮水、粪便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隔离治疗。


四、出栏管理

适时出栏:体重达到100-120千克时出栏,避免过度育肥导致料肉比升高。出栏前停止饲喂饲料,只提供饮水,减少运输应激。

运输与隔离:选择清洁、通风的运输车辆,避免猪只挤压、惊吓。到达目的地后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再混群。

以上技术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注重细节管理,以提高育肥猪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