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价在持续探底后,近期迎来了小幅回温的曙光。2025年10月中旬以来,在市场调节和政策调控共同作用下,生猪价格总体回升,释放出积极信号。然而,当前能繁母猪存栏仍超正常保有量3.5%,供需基本面尚未根本扭转,行业期盼的四季度季节性回暖仍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养殖企业竞争焦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成本控制,一场围绕生存与发展的行业变革正悄然上演……
01 猪价底部震荡,局部小幅回温
近期生猪价格呈现小幅回温走势,截至11月12日外三元生猪价格为11.92,较昨日下跌0.06元/公斤,价格波动幅度显著收窄,显示出市场底部支撑正在增强。当前市场的核心特征在于“北稳南缓”,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价格以稳为主;南方地区虽然整体偏弱,但跌势已明显放缓,广西、云南等之前的低价区甚至出现止跌企稳的信号,表明供需矛盾正在边际改善。此轮价格企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供应端规模养殖场的出栏节奏渐趋稳定,前期压栏的大猪以及二次育肥的猪源出栏已接近尾声,市场供应压力有所缓解,同时散户的惜售心态增强。而在需求端,随着气温降低,北方的猪肉消费有了小幅提升,南方部分地区的腌腊备货已零星开启,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也随之微升,这对猪价形成了微弱的支撑。

02 市场供给过剩的局面未能根本扭转
事实上,从十月中旬猪价回暖后,步入11月以来猪价持续呈现震荡偏弱走势。四季度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旺季,但是猪价却迟迟没有起色核心原因在于市场供给过剩的局面未能根本扭转,而需求的提振力度又不及预期。据统计,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已达到62%,预计2025年末将提升至65%以上。我们从十月份上市猪企在十月份的生猪出栏可窥见一斑。

各猪企10月的销售数量同比基本都是呈现大幅度上涨趋势,尤其是正邦、巨星农牧、傲农生物、金新农以及天域生物涨幅达到了60%以上。而销售均价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走跌势态,对此新希望表示10月销售数量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前期新生与投放仔猪增幅较大,销售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产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35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5%,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7%。虽然能繁母猪产能稳中有降,但由于2024年10-11月能繁母猪存栏4070-4080万头的高位基数,叠加每头能繁母猪提供有效仔猪数稳步提升,因此2025年前三季度商品猪出栏增量明显。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多次呼吁猪企带头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控制生猪出栏体重和减少二次育肥,从市场预期来看,调控效果的出现需要时间。由于生猪生产有约10个月的周期,产能调减对供应量的实质性影响存在滞后性,若调减计划顺利落实,生猪出栏量拐点可能在2026年中期左右出现。
03 猪企不卷产能卷成本
面对此前行业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近期频繁释放“反内卷”信号,核心是控产能、稳猪价。政策引导企业不再单纯追求出栏量的增长,而是通过“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等方式,让市场供需回归理性。这促使企业将竞争焦点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的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

养殖成本第一梯队的牧原在生猪养殖业务方面,年初至今,虽然饲料价格有小幅上涨,但由于公司生产成绩的持续改善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仍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9月已降至11.6元/kg,较1月下降1.5元/kg,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期间费用摊销下降。
温氏股份第三季度猪苗生产成本降至约260元/头左右,肉猪上市率 93%左右。公司持续开展猪苗降本、肉猪降本等专项工作。第三季度,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2元/斤。9月,公司账面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2-6.3元/斤。
新希望方面在回复股友时则表示9月份的肥猪成本已降至12开头数值。

唐人神:公司整体成本仍呈现下降的趋势。剔除外购仔猪影响后,公司第三季度的“公司+农户”养殖完全成本为 13.3元/公斤。“公司+农户”模式下的肥猪出栏占比约81%。
成本控制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冰火两重天”。以牧原、温氏、新希望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凭借极致成本优势,即便在猪价低迷时仍能保持盈利或微利。而许多中小散户和部分尾部猪企,因缺乏规模、技术和资金优势,在价格下行周期面临深度亏损,加速被淘汰出局。
以下是22家主要上市猪企在2025年第三季度末的最新资产负债率情况,表格显示有4家企业(天域生物、新五丰、金新农、天邦食品)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70%,属于高风险区间,偿债压力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计的22家企业中,有14家的负债率相比上一季度仍在上升,反映出行业整体资金链压力仍在加剧。在行业普遍面临挑战的背景下,部分龙头企业如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在主动降负债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温氏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回落至50%以下。

面对当下的猪价形势,养殖户的核心应对策略是:精打细算控成本,顺势而为调生产,紧盯政策防风险。综合来看,短期内猪价预计将进入底部震荡整理阶段,深度下跌的空间有限。后续市场走向的关键观察点在于南方腌腊需求能否大规模集中启动,以及国家层面的猪肉收储政策是否会正式落地。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乌萨奇)、企业公告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