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养猪网最新数据,全国生猪价格在连续下跌7天后出现区域性企稳反弹迹象,但整体市场仍呈现“北稳南弱、需求疲软”的特征。此时需要思考的是生猪市场真的步入稳健的上升通道了吗?
01 猪价企稳探涨,区域分化明显
根据中国养猪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1月7日,全国生猪市场呈现窄幅震荡态势,局部地区出现小幅反弹。外三元生猪均价11.87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3元/公斤。

从区域表现来看:
北方地区显现抗价信号。东北三省中吉林单日上涨0.28元/公斤,黑龙江、辽宁基本企稳;华北地区山西上涨0.14元/公斤,京津冀地区涨跌互现;西北地区陕西上涨0.24元,新疆、甘肃小幅回落。这反映出北方散户在经过持续降价后,因面临成本压力开始减少出栏,出现“价稳量缩”的态势。
相比之下,南方市场仍显疲软。华南地区广东、海南分别下跌0.20元和0.28元,广西仅微涨0.03元;华东地区福建、江西继续下行;西南地区除西藏外普遍小幅波动。这表明南方规模场仍维持较高的出栏强度,供应相对充足。
从供需局面来看:
供应端:北方散户因成本压力滋生强烈的惜售抗价情绪,导致区域性供应收紧,形成“价稳量缩”态势;而南方规模场为缓解持续的现金流压力,仍维持着较高的出栏强度,市场供应相对宽松。然而,随着猪价短暂跌破12元/公斤,市场普遍认为下行空间已有限。更重要的是,规模以上猪企年内出栏任务完成度尚可,其出栏压力正逐步减轻,这为头部企业产生“扛价拉涨”心态提供了基础。
需求端:一方面,立冬节气在即,季节性消费规律开始显现,居民家庭猪肉消费的内销支撑正逐步转强;另一方面,行业专家表示随着冬季来临南方开始进入腌腊季节猪肉的消费需求会有所提升对猪价具有一定支撑。
因此,在“供应缩量预期”与“需求增量前景”以及市场情绪共同作用下,市场底部支撑得以强化,促成今日猪价上涨。但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近期猪价仍将呈现涨跌交替、震荡反复的格局。这种波动反映了市场多空因素的激烈博弈。若未来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或养殖端出现集中压栏与恐慌出栏的转换,猪价仍可能再次面临回调压力。
02 对养殖户的建议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10月份第4周全国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2.76元环比上涨3.6%。前期出栏增加和大猪存栏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期供给的压力,预计四季度猪价将呈现前抑后扬温和反弹的走势。
在此背景下,建议广大养殖户重点聚焦以下几点:
一是合理规划出栏节点。密切关注当地屠宰企业报价以及规模养殖企业的出栏动向,灵活选择销售时机。
二是稳妥把握补栏与二次育肥。目前标猪与肥猪价差仍处倒挂状态,二次育肥风险较大,建议待价差回正后再作考虑。在仔猪补栏方面,可适当延后至12月以后,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逐步调减,叠加冬季仔猪成活率通常偏低的影响,远期生猪市场供需关系有望趋于改善。
三是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不盲目压栏,不跟风补栏。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凌汶)、中国养猪网、网络等综合整体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