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全国生猪均价为15.1元/公斤,同比下跌10.9%。为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近年来收储对市场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生猪行情缘何低迷

“今年以来,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震荡下跌,近期跌幅有所扩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说。

今年年初,生猪价格呈震荡下跌趋势,年中猪价反弹后再次下跌,9月最后一周价格为13.27元/公斤,同比下跌27.8%,较年初价格累计下跌19.9%。1月份至9月份,猪肉均价为25.97元/公斤,同比下跌4.8%,跌幅小于生猪。

朱增勇表示,供强需弱是导致猪价近期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从消费端来看,7月份、8月份猪肉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家庭及餐饮需求均有所下降。从供给端来看,1月份至8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4870万头,同比增长17.4%。8月屠宰量依然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今年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量稳步增长,持续高于上年同期,生猪产能持续释放。

以往年份同期生猪出栏会季节性小幅回落,但今年7月份以来,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叠加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现象减少,生猪供应反而较充足,叠加9月份部分养殖主体恐慌性出栏,导致“越跌越卖,越卖越跌”。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9月份,白条猪批发加权平均价是16.46元/公斤,比8月份16.87元/公斤下降2.43%,同比下降29.36%;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895.13头,比8月份1734.84头增加9.24%,同比增长9.65%。

“白条猪供应充足,是肉价波动下行的主要原因。此前压栏及二次育肥的生猪都赶在这个时间段出栏,再加上规模养猪场的生猪也在减重出栏,使得近期阶段性供应过剩,对猪价形成了打压。”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收储稳定产业预期

“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增长、生猪供应阶段性过剩。针对生猪市场情况,政府已建立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控体系。”朱增勇说,能繁母猪的产能影响的是10个月后的商品猪出栏。生猪生产周期包括112天妊娠期和6个月育肥期,共计10个月左右。现在的调控是为了保障未来市场的供需平衡。

他认为,短期可通过减少二次育肥、适当降低生猪出栏体重来平衡猪肉市场供给,通过冻猪肉收储托市稳预期。中期可通过合理淘汰低产能繁母猪,降低成本,降低市场风险。长期则需要通过调节能繁母猪存栏量,将能繁母猪存栏从当前的4042万头调减100万头,来保障市场整体稳定,确保养殖户获得合理收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官网宣布:为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根据近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对应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

截至目前,不包括轮换收储,今年已累计收储3.5万吨冻猪肉。“收储冻猪肉的根本目的是稳定市场、防止猪价过度下跌。收储与产能调控相辅相成,收储着眼于科学引导市场预期以短期稳定市场、缓解阶段性过剩和市场恐慌情绪,产能调控则从短中长期供给源头调节供需格局,降成本、调供给。二者结合,既能在短期托底行情,又能在中长期稳定产业预期,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朱增勇说。


四季度价格有望企稳

统计显示,9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511主力合约以12355点报收,较8月25日收盘价13910点下跌了11.18%。10月9日,国庆长假后第一天,2511主力合约收盘报11595点,单日跌幅达6.15%。

“自2009年6月份我国首次启动调控预案以来,国家猪肉收储已实施过多次。政策调控效果,不同年份间差别比较大。”朱增勇说。

2009年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收储后,有效扭转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据原农业部480个集贸市场监测点数据,2009年6月第2周生猪价格止跌企稳,从第3周开始连续15周回升。

2014年3月底,有关部门启动收储,4月第1周生猪价格跌幅趋缓,4月底企稳,5月初第2次收储后猪价快速回升。

2019年第二次收储启动时,猪价明显回升。

“以往冻猪肉收储对行情的影响表明,收储有利于养殖户减少恐慌性抛售,出栏速度放缓,从而推动猪价止跌企稳,叠加消费提振,价格有望止跌反弹。”朱增勇说。

刘通分析,冻猪肉收储托稳市场预期,龙头企业带头适度压缩产能,供求关系改善之后,猪价有望回升。

对于后市,专家表示,四季度生猪供给仍然处于比较充裕且稳定的状态,随着前期压栏大猪市场风险的释放,生猪出栏节奏将较平稳,有助于缓解供大于求的局面。从消费端来看,国庆、中秋季节性消费提升,再加上11月份南方陆续开始的腌腊行为,都会带动猪肉消费持续增长。综合来看,四季度猪价有望逐渐止跌企稳并回升,价格不会大起大落。

【版权声明】来源:猪好多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