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支原体性肺炎

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注射用药方案:一侧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多西环素注射液,另一侧:氨茶碱注射液;

拌料用药方案:替米考星+多西环素+麻杏石甘散,连用5~7天


2、猪链球菌性关节炎

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一个或多个关节周围肌肉肿胀、疼痛、跛行、难以站立,有的后肢瘫痪,卧地不起, 触诊关节局部有波动感,少数变硬,皮肤增厚。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食欲不佳、逐渐消瘦。

注射用药方案:一侧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头孢噻呋钠,另一侧:磺胺间甲氧注射液。

拌料用药方案:磺胺间甲氧+副连康,连用5~7天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气温骤变、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转移或混群、 拥挤或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亦可引起本病的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 使得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急性期本病的病死率很高,主要与细菌的毒力、猪的易感性及环境因素有关。本病容易与猪伪狂犬病、蓝耳病、气喘病、猪肺疫、副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尤其是蓝耳病感染的猪场,胸膜肺炎发病明显增多而且严重。

注射用药方案:一侧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另一侧:替米考星注射液。

拌料用药方案:氟苯尼考+泰妙菌素+清肺止咳散,连用5~7天


4、猪蓝耳与副猪混感

混感之后的猪,病猪精神沉郁,病初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减少或废绝,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数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仔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

注射用药方案:一侧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卡那霉素注射液,另一侧: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

拌料用药方案:蓝圆清+副连康+氟苯尼考+泰万菌素,连用5~7天


5、仔猪黄白痢

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口服用药方案:硫酸庆大霉素溶液,杨树花口服液

肌肉用药方案: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金根注射液


6、猪密螺旋体痢疾

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大部分患病猪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但是饮水欲望增加,由于存在严重的腹泻症状,患病猪身体出现脱水,一开始会排出灰黄色粥样稀便,随后会出现水样腹泻,并且很快在粪便中会夹杂大量的血液粪便,呈现猩红色或者砖红色。

注射用药方案:一侧注射:头孢噻呋钠+乙酰甲喹注射液,另一侧:酚磺乙胺注射液。

拌料用药方案:地美硝唑+泰万菌素,连用5~7天


7.产后炎症

母猪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乳房炎是母猪产后的常见疾病、多发病,生产中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导致母猪使用年限缩短或失去种用价值而淘汰,严重的会导致母猪死亡,仔猪也会出现大量死淘和生长发育受阻现象。

注射用药方案:林可霉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

拌料用药方案:复方阿莫西林+肠炎康,连用5~7天


8、猪关节炎

猪关节炎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伤、营养缺乏及环境因素等引起。以下是关于猪关节炎的关键信息总结:

一、常见病因

细菌感染: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伤口、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关节,引发炎症。

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等感染后,可能继发关节炎。

外伤因素:猪只在饲养过程中因打架、滑倒等造成关节损伤,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

营养缺乏: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维生素D不足,影响骨骼和关节发育,增加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猪舍潮湿、寒冷、地面粗糙等,会增加关节负担和磨损,诱发关节炎。

二、临床症状

急性关节炎:关节迅速肿胀、疼痛,局部发热,病猪跛行明显,严重时无法站立,体温可达40℃以上。

慢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病猪生长发育迟缓。

三、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针对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菌,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钙、磷比例合适;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减少外伤。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猪群健康,及时隔离患病猪只;对病毒感染性疾病严格防控,防止继发关节炎。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噻呋等;疼痛严重时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

局部处理:关节肿胀严重时,可热敷或穿刺排脓,并注入抗生素。

加强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充足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