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部分地区猪场出现猪丹毒病例,不少养殖户因对该病认知不足、处理不及时,导致猪只死亡或生产性能大幅下降。其实猪丹毒并非“不治之症”,掌握科学的识别与防控方法,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
一、3分钟认清猪丹毒:别把“典型症状”当普通病
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起,不同日龄猪只感染后症状有差异,但核心特征很鲜明,养殖户可通过以下3点快速判断:
急性型(败血型):最危险的类型,常见于架子猪。猪只突然高烧至42℃以上,精神萎靡、不食,皮肤发红发紫(尤其耳尖、腹部),最快1-2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
亚急性型(疹块型):症状较明显,易识别。猪只体温轻度升高,皮肤出现菱形或方形的红色疹块,按压褪色,后期疹块会变紫、结痂,虽死亡率较低,但会影响猪只生长速度。
慢性型:多由急性、亚急性转化而来,常见于成年猪。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猪只站立困难、跛行),或心脏瓣膜受损(猪只呼吸困难、消瘦,最终因心力衰竭死亡)。
二、防控猪丹毒:“预防为主”比治疗更关键
猪丹毒的传播途径广(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一旦传入猪场易扩散,因此防控需做到“预防在前、治疗及时”:
1. 疫苗接种是核心: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仔猪在45-60日龄时接种猪丹毒弱毒疫苗,成年猪每年春秋两季各接种1次,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做好猪场清洁消毒:猪丹毒杆菌对普通消毒剂敏感,每周用氢氧化钠或过氧乙酸对猪舍、食槽、工具等彻底消毒1次;及时清理粪便、污水,避免细菌滋生;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猪场前必须消毒,防止带入病原。
3. 科学饲养管理:避免猪群密度过高、饲料营养不均衡,增强猪只自身抵抗力;禁止饲喂变质、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需保持清洁;发现病猪立即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
三、病猪治疗:抓住“黄金时间”,选对药物
一旦发现猪只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隔离并治疗,越早干预治愈率越高:
首选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对猪丹毒杆菌效果最佳,按照猪只体重规范注射,连续用药3-5天,避免过早停药导致复发。
辅助治疗:对高烧猪只,可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安乃近);关节肿胀的慢性病例,可在注射抗生素的同时,对肿胀关节进行热敷,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需加强病猪护理,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饮水;病死猪严禁随意丢弃或食用,需无害化处理(焚烧、深埋),防止病原扩散。
猪丹毒虽有危害,但只要养殖户提高警惕,做好疫苗接种、日常消毒和饲养管理,就能有效防控。如果您的猪场曾遇到过猪丹毒问题,或对防控细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