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国内生猪价格却意外跌入年内新低,持续探底的行情与行业期盼的旺季回暖背道而驰,折射出生猪供给阶段性过剩压力的严峻性。

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9月16日,国内生猪外三元价格报13.46元/公斤,创今年新低及近一年新低,这一价格已经低于部分上市猪企的现金养殖成本。三季度以来,猪价持续走低,上市猪企8月销售收入普遍同比下滑,反映当季度全行业承受的业绩压力。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消息,9月16日该局将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等25家生猪养殖企业参会,座谈会将就产能调控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研究部署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产能调控工作。

实施产量控制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第六轮“猪周期”,也是历轮周期中,价格波动与周期波动最不明显的一轮周期,猪肉价格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并且自本轮猪周期走出底部以来,猪价没有出现明显上涨。

回顾今年猪价走势,春节前受消费备货影响,生猪价格创下年内最高的16.67元/公斤,随后一路下跌,于6月中旬(消费淡季)跌至13.96元/公斤。6月下旬,猪价迎来一波触底反弹,7月初报15.3/公斤,20天内反弹近10%。这波短暂反弹并未改变猪价下行趋势,随着夏季猪肉消费淡季来临,价格一蹶不振。

猪肉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供应延续宽松。记者统计上市猪企8月销售简报发现,头部猪企销量同比均现增长。其中,牧原股份8月销售生猪700.1万头,同比增长27.1%,月销量创下年内第二高,温氏股份8月销售生猪324.57万头,同比增长37.88%,月销量创年内新高。部分小市值上市猪企8月销量亦同比大增,正虹科技8月销量同比增加63.31%,东瑞股份销量同比增长21%。

需求端,目前虽然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但经济复苏节奏缓慢,餐饮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居民消费习惯改变,对猪肉的需求增长乏力。同时,牛肉等替代品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猪肉消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实施产量控制刻不容缓。猪肉供应过剩正给增长放缓的经济带来通缩压力,过去一年批发猪肉价格下跌近25%,消费需求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二季度至今生猪价格显著低于去年同期,8月均价不到14元/公斤,近期价格再次下跌。

研究部署生猪产能调控

生猪供强需弱格局是猪价低迷的主要原因。

涌益咨询数据显示,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07%,其中,中大养殖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02%,增幅较前几个月已明显收窄。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减少传递到商品猪出栏量需要10个月左右时间,这意味着短期内供给压力难以根本缓解。加之生产效率提升抵消了部分存栏下降的影响,减产效果最快可能要到2026年一季度才会明显显现。”某农业分析师对记者说,“短期看,降低生猪出栏体重是比较直接的控产方式,出栏均重降低直接影响的是当前1~2个月内的猪肉供应量。当行业开始普遍降低出栏体重,意味着养殖端正在通过‘少增重’的方式来即时减少猪肉产出,是对当前过剩供给最直接、最快速的反应。”

所以农业农村部在9月16日再次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结合今年6月、7月召开的生猪产业座谈会上提出的产能调控目标,有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座谈会将就前述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研究部署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产能调控工作。

“考虑到生猪价格已跌至13~14元/公斤,预计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上涨空间则取决于产能去化,目前看产能调控是影响短中期生猪养殖产业走势的关键。由于去年能繁母猪补栏的推动,我们预计今年三季度的生猪供给同比有所回升,猪价表现将较弱,生猪养殖盈利承压较大。四季度的猪价或将决定上市猪企下半年业绩表现,关键还是看产能调控落地效果。”前述分析师补充说。

【版权声明】来源:猪好多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