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用维生素C(VC)在养猪生产中是重要的营养补充剂,尤其在抗应激、增强免疫力和促进代谢方面作用显著。
一、核心作用机制
- 抗应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缓解高温、转群、断奶、免疫接种等应激导致的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减少应激性损伤;
- 增强免疫:促进抗体合成,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机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
- 促进代谢:辅助胶原蛋白合成(利于伤口愈合)、铁吸收(预防贫血),并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改善机体能量供应。
二、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技术
1. 应激期重点应用
- 高温应激:夏季气温超过30℃时,保育猪、育肥猪每吨饲料添加200-300g VC,或饮水中添加100-150g/吨水,缓解热应激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
- 断奶/转群应激:断奶前3天至后1周,饲料中添加150-200g/吨VC,配合电解多维,减少仔猪腹泻、拒食等应激反应;
- 免疫/诊疗应激:疫苗接种或注射药物当天,饮水中添加VC(100g/吨水),降低仔猪躁动、体温升高的风险。
2. 疾病防控辅助治疗
- 感染性疾病:猪瘟、流感、呼吸道病等发病期间,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C(200-300g/吨),配合药物治疗,增强机体抗病力,缩短病程;
- 出血性疾病:仔猪贫血、胃溃疡或外伤时,VC可促进凝血和伤口愈合,每吨饲料添加200g,连用7-10天;
- 霉菌毒素中毒:饲料霉变导致的肝脏损伤,VC可辅助解毒(与葡萄糖、保肝药物联用),每吨饲料添加300g,持续至症状缓解。
3. 不同生长阶段的常规补充
- 仔猪阶段:断奶后1-2周,每吨饲料添加150g VC,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成活率;
- 母猪阶段:妊娠后期(产前1个月)和哺乳期,每吨饲料添加200g VC,减少母猪产后便秘、无乳,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抗逆性;
- 育肥阶段:高温季节或高密度饲养时,定期添加VC(每月1-2次,每次100-150g/吨饲料),改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稳定性:VC易被高温、潮湿、阳光直射破坏,建议购买包被型VC(稳定性更强),饲料加工时避免高温制粒,现配现用;
2. 协同作用:与维生素E、硒联用可增强抗氧化效果;与电解质(钠、钾)联用缓解脱水,效果更佳;
3. 剂量控制:过量使用(超过500g/吨饲料)可能导致仔猪腹泻或影响其他维生素吸收,需按推荐量添加;
4. 适用形式:饮水添加时需溶解完全,避免沉淀;饲料添加可混合均匀后饲喂,确保每头猪摄入均衡。
通过针对性应用兽用维生素C,可有效缓解养猪生产中的应激问题,提升群体健康水平,尤其在规模化猪场的季节性管理和疾病防控中,是经济实用的辅助手段。
四、兽用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1、兽用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 ①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体内通过代谢和酶促反应,形成天然抗氧化剂;
②维生素C保护血红细胞膜上的巯基,防止溶血、防止血红蛋白氧化;
③维生素C可维持氧化还原环境的平衡状态,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活动; ④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铁的吸收率、提高抗感染和肝脏解毒能力;
⑤维生素C通过口服,主要在小肠吸收,并广泛分布于猪只全身,在肝脏代谢,以原形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2、兽用维生素C在猪场的临床作用: ①提高猪只抗应激、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猪只转群、气温突变时使用;
②治疗猪只因菌血症或内毒素所致的败血症,急性高热,皮肤、组织、粘膜多发性出血(猪瘟、败血性链球菌等);
③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适用于猪附红细胞体所致的溶血性出血和贫血;
④增加肝脏的解毒能力:对化学品的药物中毒,有还原能力,与肝脏具有协同解毒效果;
3、兽用维生素C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宜与碱性药物(氨茶碱)、维生素B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
②不宜与维生素K3、、含铁、铜、锌离子合用;
③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会降低抗菌效果(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