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禽料中,钙和磷是两种极为重要的矿物质元素,它们对于家禽的骨骼发育、蛋壳形成等生理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当禽料中钙磷比例失衡时,会对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影响骨骼发育

(一)幼龄家禽

幼龄阶段是骨骼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对钙磷的需求和比例要求较为严格。如果钙磷比例不当,会破坏骨骼正常的矿化过程。当钙含量相对过高而磷不足时,钙无法与足够的磷结合形成磷酸钙沉积在骨骼中,导致骨骼硬度不够、韧性下降,易出现骨骼变形,如腿骨弯曲、站立不稳等佝偻病症状。相反,若磷含量过高而钙相对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样会阻碍骨骼的正常发育,造成骨骼发育迟缓、骨质疏松等问题。

(二)成年家禽

钙磷比例失衡对成年家禽骨骼健康也危害极大。长期处于钙磷比例失调的饲料喂养下,骨骼中的钙和磷会不断被消耗而得不到有效补充,导致骨骼密度降低、骨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这不仅会影响家禽的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还可能因行动不便而无法正常采食和饮水,进一步影响其健康状况。

二、影响蛋壳质量

对于产蛋家禽而言,蛋壳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和适量的磷参与。当钙磷比例失衡时,会直接影响蛋壳的质量。如果钙含量过高或过低,即使磷的含量正常,也会使蛋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钙含量过高可能导致蛋壳表面粗糙、有颗粒状凸起;钙含量过低则会使蛋壳变薄、易碎,增加破蛋率。同时,磷的含量异常也会影响钙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的沉积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蛋壳质量问题。蛋壳质量下降不仅会降低鸡蛋的商品价值,还可能导致细菌更容易侵入蛋内,影响种蛋的孵化率和雏鸡的健康。

三、影响消化吸收

(一)破坏肠道酸碱平衡

钙和磷在肠道内的吸收过程相互关联,并且会影响肠道内的酸碱环境。钙磷比例失衡会破坏这种酸碱平衡,影响肠道内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活性降低会导致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分解和吸收,进而降低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二)引起胃肠道疾病

钙磷比例失调还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道炎症等疾病。家禽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家禽生长缓慢、体重不达标、生产性能下降等问题。

三、影响生殖性能

(一)对母禽的影响

钙磷比例失衡会干扰母禽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这可能导致母禽的卵巢功能异常,卵泡发育受阻,排卵周期紊乱,从而降低产蛋率。此外,还可能影响蛋的受精率,使种蛋的受精率下降,影响繁殖效率。

(二)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即使母禽能够正常产蛋,钙磷比例失衡的饲料也会影响胚胎的发育。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从蛋中获取足够的钙和磷来构建骨骼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蛋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胚胎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畸形甚至死亡等情况,降低孵化率和雏禽的成活率。


禽料中钙磷比例的平衡对家禽的健康生长、生产性能乃至繁殖效率都至关重要。养殖过程中,需根据家禽的品种、生长阶段精准把控钙磷配比,同时密切关注其表现出的异常症状,及时调整饲料营养结构。只有确保钙磷比例科学合理,才能为家禽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实现养殖效益的稳定提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