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湖南以0.58万吨的猪肉出口量占据全国 32.5% 的份额,首次登顶全国猪肉出口冠军。

这一成绩不仅是湖南生猪产业全链条升级的缩影,更折射出中部省份在国际市场的突围路径。

产业基础:从养殖大省到出口强省的蜕变

作为全国第三大生猪养殖省份,湖南上半年生猪出栏量达 3145 万头,同比增长 0.7%,规模化养殖比重达 75%,年出栏 2000 头以上的大型场户占比 4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规模化优势直接转化为出口竞争力:

加工能力跃升:通过实施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上半年新增投产屠宰项目 8 个,规模以上生猪屠宰量达 1374 万头,同比激增 32%,加工效率提升显著。

例如,新五丰、唐人神等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将分割肉加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满足欧盟市场对精细切割的要求。

冷链物流突破:湖南建成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网络,长沙黄兴冷链物流园日处理能力达 5000 吨,通过 “班列 + 冷链” 模式,猪肉从屠宰到东南亚市场仅需 72 小时,较传统海运缩短 50% 时间。

市场开拓:从港澳窗口到全球布局的跨越

湖南猪肉出口呈现 “传统市场巩固 + 新兴市场突破” 的双轮驱动格局:

港澳市场深度绑定:上半年供港澳活猪 8.9 万头,同比增长 19.9%,其中供澳门量激增 67.5%,占据澳门市场 70% 份额。

这得益于湖南建立的 “供港澳生猪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养殖到运输的全流程监控。

东南亚市场持续扩容:通过 RCEP 原产地累积规则,湖南猪肉经广西凭祥口岸进入越南、泰国等市场,上半年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 24.1%。

华乐食品恢复对新加坡的生肉冻品出口后,年新增创汇 2 亿美元,成为东南亚高端市场的标杆企业。

新兴市场战略性突破:针对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清真食品需求,湖南建成 5 家通过 GAC 认证的清真屠宰企业,上半年对阿联酋、尼日利亚出口量同比增长 39%。

政策赋能:从产能保障到质量升级的创新

湖南通过政策组合拳破解内陆省份出口瓶颈:

通关便利化改革:长沙海关推行 “出口肉类产品智慧监管” 模式,企业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申报数据后,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 2 小时,较传统模式提速 80%。

国际认证突破:2024 年以来,湖南新增 12 家获得 ISO22000、HACCP 认证的出口企业,18 个猪肉产品通过新加坡 AVA、马来西亚 JAKIM 等国际认证,为进入高端市场铺平道路。

金融支持创新:推出 “生猪活体抵押贷款”,上半年为 37 家出口企业提供融资 12 亿元,缓解了企业备货期的资金压力。

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湖南从 “生猪调出大省” 向 “猪肉出口强省” 的华丽转身。

随着中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速和 RCEP 红利释放,湖南有望在 2026 年实现猪肉出口量破万吨的目标,成为中部地区农产品国际化的标杆。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