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1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66元/公斤,与上周五(7月11日)的20.6元/公斤相比,上涨0.3%。上周的平均价格为20.65元/公斤,与上周20.6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上涨0.2%。

上周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周均价环比下跌。相关数据显示,7月18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4.37元/公斤,与上上周五(7月11日)的14.91元/公斤相比,下降3.6%。从一周均价来看,上周生猪均价为14.62元/公斤,与上上周14.98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下降2.4%。

上周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卓创资讯调研,周内养殖端出栏节奏恢复正常,市场猪源较为充裕;但伴随着各大院校放假,需求端回落明显。当前终端白条市场走货处于疲弱阶段,下游屠宰端收购积极性有限,且压价情绪较浓。因此养殖端考虑到走货压力,多选择降价出货,下游择低收购,导致周内生猪价格持续下滑。

卓创资讯预测,8月猪价有望在供应端收缩、需求端逐步回暖、以及二育养殖户集中补栏等影响下呈现上涨态势。但在今年生猪供应总量同比增幅明显的情况下,猪价上涨幅度相对有限,预计8月全国生猪均价或在15.07元/公斤左右。

8月生猪供应量或减少

生猪出栏量与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是生猪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规律。据卓创资讯监测,10个月前样本企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0.96%,从理论层面推算,8月份养殖企业的生猪理论出栏量本应呈现环比增加趋势。

不过,结合往年的市场规律来看,为了更好地应对9-12月市场对大猪的旺盛需求,养殖端通常会在 8 月启动压栏增重计划,通过延长生猪养殖时间,增加生猪体重,以满足后续市场对大猪的需求。而今年,由于散户退出市场的比例相对较高,市场普遍预期9-12月肥标差将处于较高水平,这一预期或进一步刺激养殖端的压栏积极性,更愿意将生猪留在栏中增重。据卓创资讯了解,部分企业已经明确计划将8月生猪出栏体重提升15%,相当于变相延长育肥周期 7-10天。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养殖端的出栏节奏明显放缓。因此,8月份的生猪供应可能不增反减。

8月生猪需求将有好转

从屠宰量季节性指数走势进行分析,8月份的屠宰量较7月有望呈现环比增长,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市场对生猪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增加。

进入9月天气转凉,气温下降会对猪肉消费形成利好,同时,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终端市场的备货需求会逐步释放,根据往年规律,食品加工企业将从8月下旬开始备货。基于以上因素,卓创资讯预测,8月中旬起生猪需求将开启缓慢回升态势,此前一段时间需求低迷的局面将得到改善,而需求的好转有望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给猪价带来利多影响。

8月或有二育集中补栏,从而提振猪价

按照往年的规律来看,二育养殖户往往在8月有集中补栏动作,提振猪价。从养殖周期与消费节点的匹配度来看,二育通常需要1-2个月的育肥周期。8月补栏后,生猪可在9-10月出栏,恰好衔接中秋、国庆消费旺季。这两个节日向来是猪肉消费的增量阶段,需求增长有望推动猪价上涨,二育户基于旺季行情预期,倾向于在8月提前布局。二次育肥户加快补栏节奏,从而推动猪价上涨。

存栏出栏双增,供应压力仍存

不过,市场供应压力仍不容忽视。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末及上半年的生猪相关数据,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二季度末,生猪存栏量达到42447万头,同比增长2.2%;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为36619万头,增长0.6%。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当下生猪养殖行业的产能现状,更预示着未来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趋势。

从存栏数据来看,同比增长2.2%表明行业产能在持续扩张。能繁母猪作为生猪生产的基础,其存栏量的稳定增长为后续生猪供应提供了保障。截至2025年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2万头,环比有小幅上涨0.1%,同比增加1.2%,高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间上限。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的潜力依旧较大。而养殖企业生产性能的提升,如集团厂整体水平PSY(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数)达26头以上,MSY(每头母猪年出栏猪数)达23.4头以上,进一步放大了产能扩张的效果,供应端压力呈现阶梯式攀升态势。

再看出栏数据,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增长0.6%,看似增幅不大,但结合存栏量的增长趋势,以及生产性能的提升,预示着后续出栏量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新生仔猪将陆续达到出栏标准,进一步充实市场供应。不过,当前市场需求却面临着挑战。夏季作为猪肉消费淡季,需求本就疲软,肥猪需求更是走弱,这使得猪价上涨缺乏有力的需求支撑。

中小养殖户可能率先退出市场

在行业格局方面,头部企业与中小养殖户呈现出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优化的出栏策略,已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据上半年行业数据显示,河南头部企业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2.2元/公斤,而广东头部企业综合成本可以达到12.0元/公斤,在当前猪价14-15元/公斤区间仍可盈利,且部分头部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显著。集团厂通过调整销售节奏,如增加高价区域出栏比例,有效对冲了价格波动风险,上半年部分龙头企业出栏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相比之下,中小养殖户由于成本较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承受着更大压力。饲料成本的波动,如豆粕价格同比上涨20%,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一旦价格持续低迷,中小养殖户可能率先退出市场,加速行业产能去化。

来源:综合自澎湃新闻、卓创资讯、我的钢铁农产品网等

编辑:毛洪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