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跌半月后,全国猪价连续两日迎来强势反弹!上海、安徽等14个主销区标猪价单日涨幅突破0.15元/斤,北方产区养殖户控量惜售推动价格回升至7.3元/斤关口。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中大猪存栏环比降0.8%,市场供应阶段性收紧。但消费淡季未改,白条走货量仍处低位,此轮涨价能否突破16元/公斤压力位?

01 月末或逆势上涨至14.5-14.8元/公斤

目前猪价在经历持续下跌后,市场购销情绪变化,市场底部支撑有所转强!猪价存在逆势上涨的走势,部分机构预估,月末猪价重心或涨至14.5-14.8元/公斤左右!

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一方面,猪价持续下跌,养殖利润支撑转弱,本周,部分二育亏损显著增加,散户以及集团猪企出栏利润骤减,市场挺价心态转强!尤其是,本月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减少,月末在即,规模猪企出栏压力减轻,市场缩量拉涨心态增加,供应格局逐步偏紧!另一方面,受猪价重心下移,虽然,此前二育入场积极性不高,但是,随着补栏成本下降,二育对于中秋以及国庆前猪价前景仍有看涨信心,部分地区,二育逢低入场,标猪需求承接改观!

因此,在供需博弈下,猪价呈现逆势上涨的走势,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02 支撑上涨的“底牌”

市场风声四起:“缺猪大涨”真的要来了吗?机构报告纷纷看好三季度猪价,仿佛曙光就在眼前。

支撑上涨的“底牌”确实存在:

供应收缩已成定局:2024年那个寒冬,新生仔猪存活率大幅降低,加上不少养殖户忍痛淘汰低产母猪,双重打击下,今年三季度能上市的大猪同比增幅明显缩水。

“二次育肥”搅动短期市场:当前二次育肥的猪圈又热闹起来,北方地区标准体重的生猪出现阶段性“紧俏”,这“火苗”可能快速推高短期价格。

需求旺季即将点燃:中秋、国庆双节备货的号角即将吹响,这是每年拉动猪价的“传统引擎”。更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制作腊肉的需求可能提前启动,为价格短期冲高再添一把火

政策与成本“双保险”:国家冻猪肉储备的“收储”政策像一张安全网,兜住价格避免暴跌深渊。同时,持续高位的饲料成本,死死顶住了猪价的地板,让它难有深跌空间。

然而,八月想迎来“暴涨盛宴”?三大风险虎视眈眈:

产能“堰塞湖”压力山大:一个冰冷的数据戳破幻想——2025年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仍高达4039万头! 这数字远超国家3900万头的调控“警戒线”,意味着生猪供应的“水龙头”依然开得很大,潜在供应压力像悬顶之剑。

“二次育肥”成双刃剑:眼下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入场成本可不低。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后期大家一窝蜂地集中出栏那些养得肥肥的大猪,市场瞬间“堵车”,价格踩踏惨剧极可能上演,把好不容易涨起来的价又砸下去。

消费复苏仍是“软脚虾”:尽管餐饮业在缓慢恢复,但菜市场、超市里猪肉(白条)的实际走货速度明显在放缓。更要命的是,便宜实惠的鸡肉、鸡蛋正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抢走老百姓餐桌上原本属于猪肉的那一份。

从多个数据来看,下半年生猪出栏的压力依然很大。

比如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直到5月份,全国新生仔猪数量持续增加,如果按照出栏时间来算,下半年正是出栏的高峰。

而从上半年生猪饲料来看,产量也呈增长态势,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下半年的出栏压力不小。 而近日农业农村部相关专家也表态称,预计三季度猪价会有季节性回升,但是涨幅有限。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艾栗)、农典云、猪市前沿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