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用药+精细管理,中小猪场也能高效防控疾病,尤其是针对常见疾病管理!
面对当前生猪养殖业的挑战,疾病防控能力已成为决定猪场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规模猪场而言,建立一套标准化、易操作、见效快的疾病防控体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三大类常见疾病——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细菌性腹泻及寄生虫感染,结合一线实践,提供即学即用的防控方案,帮助养殖户降低损失,提升效益。
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控方案:介绍6种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病原特征、症状和用药方案,包括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细菌性腹泻防治要点:分仔猪痢疾和红痢两类介绍发病特点,提供三阶段治疗方案及中药辅助措施。
寄生虫系统化防控策略:介绍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包含药物选择、操作流程和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常备用药方案与药品清单:使用表格列出必备药物及其适应症、用法和注意事项。

猪场呼吸道疾病被业界称为“利润黑洞”,以高发病率、高混合感染率和高死亡率著称。尤其对中小规模猪场,建立清晰的鉴别诊断标准和用药流程,是降低损失的关键。
1,副猪嗜血杆菌病(附嗜血杆菌)
(1)病原与特征: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体内的常在细菌,当猪群因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或环境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就会乘虚而入。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烧、渐进性消瘦以及被毛粗乱。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胸腹腔内积液增多,心脏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各脏器被纤维素包裹。病猪还可能出现关节肿大和脑炎症状。
(3)防控方案:
- 预防:加强蓝耳、圆环等免疫抑制性疾病防控;减少温差应激;饲料中添加银黄可溶性粉(500g/吨)+替米考星(200g/吨),每月使用5-7天。
- 治疗:个体注射用黄芪多糖注射液+银黄注射液+头孢噻呋钠;群体治疗在饲料中添加双黄连可溶性粉(500g/吨)+氟苯尼考(100g/吨)+强力霉素(150g/吨),连用7天。
2,传染性胸膜肺炎
(1)发病特点:从保育猪到育肥猪均易感,尤其在通风不良、密度过大的猪舍更易暴发。临床可见高烧、末梢皮肤发绀、腹式呼吸,死亡后鼻端流出血色或白色泡沫。
(2)紧急处理:个体治疗需先缓解肺水肿:肌注速尿+地塞米松,再配合银黄注射液和氟苯尼考注射液。
(3)群体防控: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100g/吨)+替米考星(200g/吨)+麻杏石甘散(300g/吨),连续使用5天后剂量减半,再维持7天。
3,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
(1)疾病特征: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病程长达数周至数月。病猪表现为持续性干咳、生长迟缓,但体温和食欲一般正常。
(2)用药方案:
- 泰乐菌素(500g/吨)+多西环素(150g/吨)拌料,5天后剂量减半,再用2周。
- 替米考星(200g/吨)单独拌料,连续使用2周。
- 对个别严重病猪,可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按说明书剂量),每日1次,连用3天。
4,猪附红细胞体病
(1)病原特性:现被归类为猪嗜血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无效。
(2)特效方案:
- 盐酸多西环素(150g/吨)+阿散酸(150g/吨)拌料,5天后剂量减半,再用2周。
- 对贫血严重猪只,同时肌注补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和维生素B12。
5,猪肺疫与猪链球菌病
(1)猪肺疫(巴氏杆菌病):
- 首选氟苯尼考(100g/吨)或头孢噻呋(100g/吨)拌料,连用5天。
(2)猪链球菌病:
- 个体治疗:肌注青霉素+链霉素(经典组合)或头孢噻呋钠。
- 群体防控:阿莫西林(300g/吨)+恩诺沙星(150g/吨)拌料,连用5天。
表:六大呼吸道疾病鉴别与用药要点


仔猪腹泻是导致哺乳期和保育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需根据病原和发病阶段采取差异化措施。
1,仔猪细菌性痢疾(黄白痢)
(1)病原特点:主要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引起。
(2)三阶段治疗方案:
1)发病初期(尚能采食):
- 肌注恩诺沙星(2.5mg/kg)或环丙沙星(2mg/kg),每日2次。
- 口服新诺明(首次0.2g/kg,维持0.1g/kg)或土霉素(50mg/kg),分2次服用。
2)发病中期(食欲废绝、脱水):
- 口服补液盐(添加收敛剂如鞣酸蛋白+葡萄糖+维生素C),胃导管灌服300-1000ml/头。
- 肌注特效肠炎灵(30g/头)配合穿心莲注射液。
(3)极度衰竭:
- 注射0.1%亚硒酸钠1ml/头,增强抵抗力。
2,仔猪红痢(梭菌性肠炎)
(1)发病特点: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发病急、死亡快,主要危害3日龄内仔猪。
(2)抢救方案:
- 肌注排疫肽(1ml/50kg)+猪用转移因子(1ml/40kg)+穿心莲注射液(2-3ml/头)。
- 配合口服溶菌酶+电解质多维,每日2次。
3,中药辅助方案
(1)大肠杆菌性黄白痢:
- 大蒜疗法:大蒜100g切碎加50度白酒100ml浸泡3-5天,取1ml浸液加4ml冷水灌服,每日2次。
(2)沙门氏菌下痢:
- 中药方剂:黄连9g+木香9g+白芍12g+槟榔12g+茯苓12g+滑石15g+甘草6g,煎汁灌服10-15ml/头。
(3)通用止泻:
- 新鲜马齿苋50-100g/头,洗净开水烫后投喂。

寄生虫是猪场的“隐形小偷”,造成饲料转化率下降15%-30%,需建立全年防控计划。
1,驱虫药物选择与方案
(1)复合驱虫剂优势:
- 单一伊维菌素对疥螨效果好,但对蛔虫幼虫效果差;阿苯达唑对线虫、吸虫、绦虫效果好。
- 最佳选择:6%阿苯达唑+0.25%伊维菌素复方制剂,驱虫谱广且对虫卵孵化有抑制作用。
(2)种猪驱虫程序:
1)拌料驱虫: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拌料7天→第5天喷洒双甲脒→间隔2周重复一次。
2)注射驱虫:每3-4个月肌注多拉菌素1次(按说明书剂量)。
3)产前管理:母猪上产床前洗澡+恩拉霉素拌料,防球虫传染仔猪。
(3)育肥猪驱虫:
- 转入保育舍第7天统一驱虫:复方驱虫药拌料7天。
- 驱虫后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2,附红细胞体与弓形虫专项防控
(1)季节性保健:
- 春、秋季各保健1次:磺胺间甲氧嘧啶(500g/吨)+多西环素(150g/吨)拌料5天。
(2)个体治疗:
- 对皮肤苍白、黄疸猪只:肌注长效土霉素(20mg/kg),隔日1次,连用3次。
3,生物安全基础措施
(1)新引种猪:隔离期间粪检+广谱驱虫2次(间隔14天)。
(2)灭媒介宿主:定期灭鼠、灭蝇;禁止饲养猫狗。
(3)栏舍管理:全进全出,彻底清洗消毒后空栏5天。

中小猪场应储备以下核心药物,确保发病时能第一时间处理:
表:猪场常备药物清单及使用要点

1,规范用药三大铁律:
(1)剂量精准:按公斤体重计算注射剂量,拌料时确保混合均匀。
(2)疗程充足:抗生素至少用3-5天,呼吸道病需10-14天。
(3)轮换用药:避免同种药物连续使用超过2个疗程,防耐药性产生。
驱虫后的一把火:某300头母猪场在完成秋季驱虫后,将清除的粪便堆积在空地,覆盖塑料膜发酵15天。“这样处理后的粪肥,虫卵杀灭率能达到99%,既切断了传播途径,又是安全的有机肥。”

对中小规模猪场,疾病防控需立足预防、精准诊断、快速处置。
第一道防线是环境控制与生物安全,重点做好通风、密度管理和灭鼠驱虫;
第二道防线是科学免疫与定期保健,尤其重视蓝耳、圆环等免疫抑制病的防控;
第三道防线才是药物精准干预,避免盲目用药。
防控操作标准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建议养殖户建立“一舍一档”健康记录,实施季度驱虫、月度消毒、日巡查制度。当猪群出现异常时,能够快速启动对应预案。

【版权声明】来源:知岩片语512。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