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PIC®(隶属于英国 Genus 公司)应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抗蓝耳病猪,这是全球首个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 “蓝耳病”)的基因解决方案,标志着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大突破。

基因编辑种猪抗蓝耳

Genus 团队的核心技术源于对CD163基因功能的深度解析。科研人员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通过显微注射方式将基因剪刀精准导入猪胚胎细胞,删除了猪胚胎中CD163基因的特定外显子,该外显子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域是PRRS病毒入侵猪巨噬细胞的关键受体。

实验显示,编辑后的猪在感染PRRSV后,肺部和淋巴结组织中未检测到病毒复制迹象,且对99%以上的已知病毒亚型具有完全免疫力,仅一种罕见亚型可能突破防御。

这一技术的创新点在于:

靶向性:仅删除病毒结合区域,保留CD163基因的其他生理功能(如清除炎症介质),避免对猪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遗传稳定性:通过多代繁殖验证,确保编辑后的基因在种群中稳定遗传,且未发现脱靶效应。

商业化规模:将编辑技术应用于大白猪、长白猪等 4 个主流商业猪种,建立了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抗蓝耳猪种群,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美国市场已获批,中国自研追赶

Genus表示,在向养猪场推广前,需先获得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美国猪肉的主要出口市场)的监管批准。Matt Culbertson透露,基因编辑猪肉或于明年登陆美国市场。他称,公司认为无需在猪排或其他产品上标注“BE(生物工程: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标签。“我们没有收到相关要求。”他补充道。

美国先行:FDA 的批准为 PIC® 在北美市场抢占先机,其种猪可能通过出口影响全球供应链。

中国追赶:首农食品集团等中国企业已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蓝耳猪,计划2025年底完成安全评价试验,预计推广后每年可为中国养猪业新增1380亿元经济效益。

欧盟壁垒:欧盟对基因编辑食品持保守态度,可能限制抗蓝耳猪的市场扩展。Genus 需通过游说或技术合作突破监管障碍。

争议与挑战:安全、伦理与商业化落地

1.技术安全性:长期风险待验证

脱靶效应:尽管 Genus 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排除了明显脱靶,但长期健康影响(如免疫系统功能变化)仍需跟踪观察。

生态风险:若基因编辑猪逃逸至野外,可能影响猪种基因库多样性,或与野猪杂交导致不可控后果。

2. 伦理与公众接受度

标签争议:PIC®认为无需标注 “基因编辑”,但消费者权益组织要求透明化。美国农业部(USDA)规定,仅含“有意基因组改变”的动物需标注,而抗蓝耳猪可能被归类为“常规育种等同”。

动物福利:部分观点认为,基因编辑可能导致猪的生理负担,但Genus称编辑猪的生产性能与普通猪无异。

对此,国内知名兽医专家樊福好表示,把基因切除,虽然不容易感染蓝耳病,却更容易感染其他病,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他举例称,“孩子在学校打架,把两只手剁掉就不再打架,是令人欣慰,还是令人反思?就像猪咬尾巴,把尾巴切掉。这就是科学?把仔猪的牙剪掉,就不弄伤母猪?敲除基因看上去高大上,跟剪牙剪尾巴剪嘴巴一个道理。”

猪企高管年薪公开,最高降薪超200万

2024年猪企年报陆续披露,大家也将目光聚焦于巨头们的高管薪酬。得益于业绩集体爆发,对比2023年大部分猪企高管年薪出现缩水的情况,2024年则是大部分上涨,甚至有董事长年薪翻倍!不过,也出现了3位董事长年薪为0,以及最高降薪超200万元的情况。

20家上市猪企中,有10家企业的其他岗位年薪超过董事长。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部分养殖业务负责人年薪更高。如牧原股份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年薪为381.82万元,超过董事长秦英林的372.19万元;神农集团副总经理顿灿年薪为250.9万元,超过何祖训的114.1万元,同时他也负责养殖事业部。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寒声)、DeepTech深科技、新浪财经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