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场管理与疫病防控成为养猪业者关注的焦点。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不仅能够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还能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从而增加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将从猪场日常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猪场日常管理

2.1 门卫管理

门卫是猪场的一个关键性岗位,由于猪场的特殊性,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比较频繁,因此要加强人员和车辆的清洗消毒防疫工作。严格控制外来无关人员和车辆的进入,特殊情况需及时向场部汇报。门卫还应加强对围墙的巡逻和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2.2 食堂管理

做好食堂工作是保证猪场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食堂应尽量为员工提供优质的饭菜和服务,特别是对加班员工和上夜班的员工,食堂应做到更为贴心的服务,既要保证用餐及时,又要保证热饭热菜。此外,食堂要跟踪把控好各类食材的价格,必要时后勤组长可利用下班时间外出到菜市场询价,确保价格合理。在采购品种的选择方面,要注意品种的多样化,同时要注意食品安全,尽量采购时令菜,不要采购反季节蔬菜。在食堂卫生方面,既要加强对食堂周边环境的清理和整治,也要加强室内的卫生清扫工作,特别是桌上的碗筷要及时清理,不能过夜。

2.3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是猪场能否正常运转的生命线。污水处理专员应加强污水处理池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木板、废品、垃圾杂物等要及时清理。在暴雨较多的时期,水沟松土较多,不利于排水,污水专员必须将周边排水沟的污泥进行清理,保证暴雨时排水通畅,防止大雨冲毁塘基。此外,污水处理员还应要求搬运工做好固液分离池、隔渣池、压泥机的猪粪、淤泥处理工作,及时向场部反馈。后勤组长应多到现场检查监督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汇报。

2.4 饲料管理

在雨水较多的时期,经常有部分饲料淋湿的问题,仓管员要加强饲料入库的验收工作,发现饲料质量问题立刻向场部汇报处理,防止因饲料淋湿造成霉变而影响生产。此外,仓管员还要做好工作服的细化管理。各项物资入库及领用必须按财务要求执行,定期自行盘点。

三、饲料管理

3.1 饲料原料与添加剂的选择

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必须来自具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禁止使用国家停用、禁用或者淘汰的饲料、添加剂以及未经审定公布的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进口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失效、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饲料、添加剂。禁止在饲料、饮用水中添加激素药物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国家禁用的药品。使用的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安全使用规范。

3.2 饲料配制

在猪的不同生长期和生理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不同阶段的饲料,包装、标识要有所区别。禁止用制药工业副产品作饲料原料,不给育肥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准则严格执行休药期。

四、疫病防控

4.1 消毒管理

消毒剂的选择要考虑人畜安全,应选择对设备没有破坏性、效果好且毒性小的消毒剂,所选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相关规定。本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换鞋、紫外线消毒等;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要更衣、换鞋,并经过严格消毒程序。定期带猪消毒,定期对猪舍、保温箱、补料糟、饲料车、料箱及其他用具进行消毒。猪转群或销售后的栏舍要进行彻底消毒,猪转群时猪体要进行冲洗消毒。产房内的母猪产前要进行一次全身消毒和栏内消毒;产后要及时清理产栏,并进行消毒。定期对场、舍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口等进行消毒;在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药,出入车辆、人员必须进行消毒。

4.2 引种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需要引种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疫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引种前应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猪只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严禁接触其他偶蹄动物,运输车辆要进行装前卸后彻底清洗消毒。

4.3 免疫管理

使用的疫苗必须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到有资格经营生物制品的供应点选购,禁止从非法渠道购买疫苗。疫苗必须按有关规定保存、运输和使用。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集中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4.4 疫病监测与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按时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猪场环境布局要合理,设施要符合防疫的要求。场内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并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室、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间。出入生产区要更衣换鞋,进行消毒或淋浴。场内定期灭蚊、灭鼠等。猪场内严禁饲养与本场防疫要求相关的畜禽和犬、猫等其他动物;猪场职工及食堂不得外购生鲜肉品及副产品。本场兽医、配种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和对外开展配种工作。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当发生猪口蹄疫、炭疽、猪水泡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立即采取封锁和扑灭措施,扑杀和销毁病畜。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时,应采取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消毒,病死或淘汰的猪尸体按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也需按相关规定执行。饲养员必须注意观察、检查猪群,发现病猪及时报告,并协助兽医员做好日常治疗工作。兽医员要经常深入猪舍,发现疾病及早治疗,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会诊,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做好诊断、治疗等记录。

五、智能化养猪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养猪技术逐渐在养猪业中得到应用。智能化养猪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猪场的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猪舍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猪舍环境,为生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智能化养猪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生猪生长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生猪的生长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饲养管理策略。

智能化养猪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猪场的管理效率,还降低了管理成本。通过智能化技术,猪场可以实现对生猪的精准饲养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疾病发生,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因此,智能化养猪技术是未来养猪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六、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的构建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是一个重要的举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通过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猪场构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可以将猪场的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农田中的农作物秸秆等也可以作为猪场的饲料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建设生态沟渠等措施,还可以改善猪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猪场的生态效益。

七、结论

猪场管理与疫病防控是养猪业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能够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从而增加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猪场日常管理、饲料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智能化养猪技术的应用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的构建等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猪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猪场管理者应继续加强猪场管理与疫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猪场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不断努力,相信养猪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无法详尽地展开所有细节,但已尽量涵盖了猪场管理与疫病防控的主要方面。希望这篇四千字左右的论文能够为您的研究或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