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小涨:清明备货带来的价格支撑
四月,春日暖阳渐驱寒意,猪肉市场亦迎来一场特殊 “博弈”。月初,受清明备货这一传统需求高峰提振,猪肉市场获有力支撑。养殖户因市场订单增多而满怀期待,养殖端挺价销售策略生效,共同稳固猪肉价格。
4 月 1 日,全国生猪均价微涨 0.03 元 /kg,达 14.68 元 /kg ,呈北稳南涨态势。北方地区因大猪出栏量增加,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受抑。东北养殖户虽欲挺价,却因市场压力而力不从心。南方地区则受清明备货及集团缩量双重支撑,价格上涨。广东市场猪肉供不应求,价格攀升,养殖户收益良好。
据中国养猪网及地方畜牧部门监测数据,4 月 4 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 14.62 元 / 公斤,环比持平;内三元均价 14.58 元 / 公斤,土杂猪均价 14.14 元 / 公斤,较昨日微跌 0.01 - 0.02 元 / 公斤。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生猪价格 7.0 - 7.2 元 / 斤,较昨日下跌 0.1 - 0.2 元 / 斤。本地屠宰企业压价收购及华北低价猪源流入,使养殖户压力增大,加快出栏速度。华东地区,江苏、安徽、浙江生猪价格 7.3 - 7.6 元 / 斤,安徽局部地区因清明备货需求上涨 0.1 元 / 斤。南方小麦网数据显示,江苏盐城、安徽滁州等地屠宰企业采购量环比增加 10%,支撑当地猪肉价格 。华南地区的广东、福建生猪价格维持全国高位,达 7.5 - 7.8 元 / 斤。本地消费韧性强,进口猪肉到岸价上涨,区域价差扩大,养殖户盈利颇丰。
然而,此轮因清明备货引发的价格上涨,是市场短期波动,还是预示猪肉价格将迎新一轮上涨周期,尚待观察。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或隐藏危机,需深入剖析 4 月猪肉市场动态。
供应与需求的角力
供应端:规模企业出栏计划与实际情况
在猪肉市场中,供应端对价格走向影响重大。4 月份,规模企业出栏计划备受关注。相关数据显示,4 月份规模企业出栏计划持续增加,但增幅收窄,预计增幅为 3.25%。
从实际出栏情况看,截止 4 月 10 日,重点样本企业生猪日均出栏量为 26.03 万头,环比上月同期日均出栏增加 0.78 万头,增幅为 3.09%。这表明规模企业在市场供应中作用关键。但需注意,3 月份部分规模企业出栏节奏较快,整体超额完成出栏计划,导致 4 月可售猪源减少。以仓库为例,3 月份大量出货,4 月份库存自然降低。虽 4 月规模企业出栏量仍对市场供应有压力,但因可售猪源减少,增幅或有限。
某大型养殖企业 3 月份计划出栏 10 万头生猪,实际出栏 12 万头,超出计划 20%。4 月份计划出栏量增至 10.3 万头,但因 3 月提前出栏,实际可出栏生猪数量或仅 10.1 万头左右。此情况在行业内较为普遍,使得 4 月份市场供应呈微妙平衡,既存在增量,又受前期出栏节奏制约。
需求端:市场消费转弱的现状
与供应端相对,需求端变化显著。节后,市场消费转弱,居民户外消费减少,对猪肉热情下降,直接导致白条猪肉价格缓跌。
下游贸易商对需求变化感知敏锐,采购积极性不高,不再大量囤货。一些批发市场中,白条猪肉走货速度放缓,摊位顾客稀少。贸易商担忧库存积压,谨慎采购,加剧市场供需失衡。
北京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节后白条猪肉日成交量较节前下降约 30%。众多摊位老板表示生意不如以往,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使其不得不降低进货量以避免损失。此情况在全国批发市场均有不同程度体现,反映市场需求疲软,需求持续低迷给猪肉市场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企业开工率:温和回升但受限
4 月上旬,屠宰企业开工水平呈温和回升态势。毛猪市场供应逐步增加,屠宰企业收购难度降低,为开工率提升提供条件。同时,气温回升,终端户外活动增加,市场需求进一步恢复,企业有提升开工意愿。
但下游经销商压价采购,压缩屠宰企业利润空间,企业需谨慎考虑开工规模。经销商保守库存策略也是开工提升幅度有限的重要原因。经销商担忧市场变化致库存积压,不敢大量囤货,使企业无法大规模增加生产,只能谨慎控制开工率。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 2025 年第 15 周,屠宰企业开工率为 27.36%,较第 14 周上涨 0.16 个百分点。涨幅较小,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开工率仍处较低水平,反映市场寒意未消。下旬或受新一轮国储订单提振,企业开工率或获支撑,但从当前市场反应平淡看,提振力度或有限。
后市展望:价格走势与影响因素
供应:增量与压力
展望 4 月猪肉市场,供应端变化是影响价格走势关键。如前文所述,4 月规模企业出栏计划增加,为市场带来更多生猪供应。规模企业在市场供应中作用重要,其增加出栏计划,市场生猪数量相应增多。
同时,膘肥价差缩窄影响散户出栏决策。散户虽个体力量相对较小,但群体行为影响不可忽视。膘肥价差缩窄意味着养殖肥猪利润空间变小,散户出栏积极性或增加,选择尽快出售生猪以避免利润受损,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压力。
然而,市场存在变数,二育滚动进入影响供应格局。二育群体在市场行情好时大量收购仔猪二次育肥,高价出售获利。其进入市场收购部分生猪,分解部分市场压力,如同在市场供应水流中设置分流装置。
需求:淡季与支撑
需求端,4 月猪肉市场面临季节性需求淡季挑战。气温升高,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对油脂含量较高的猪肉需求减少。这种季节性需求变化使市场需求疲软,下游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
不过,市场并非毫无希望。月下旬,新一轮收储支撑及终端需求温和提升或带来积极变化。收储政策是市场稳定器,市场价格过低时,政府收储猪肉减少市场供应以稳定价格。终端需求温和提升也为市场注入活力,人们生活恢复正常,消费活动增加,带动猪肉消费,虽提升温和,但在供应充足市场环境下,可缓解价格下行压力。
结论: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回顾 4 月猪肉市场,价格走势起伏。月初受清明备货提振短暂上涨,节后因市场消费转弱缓跌。供应端,规模企业出栏计划增加及散户出栏积极性变化影响市场供应格局;需求端,季节性需求淡季疲软及终端需求缓慢恢复影响市场平衡。
市场参与者需保持理性,养殖户应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避免盲目抛售或压栏。屠宰企业和贸易商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和采购计划,调整开工率时综合考虑成本、库存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避免库存积压。政府部门应加强市场调控,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等手段稳定市场预期,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合理波动。
4 月猪肉市场是行业发展片段,反映当前市场供需矛盾,为未来市场发展提供启示。只有理性看待市场波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市场参与者才能在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发展目标。
来源:肉类食品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