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冷之时,猪价涨不动,天气暖了,猪价能涨吗?
一、产能过剩仍是核心矛盾,天气变暖加剧供应压力
能繁母猪存栏高位运行。2025 年 1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 4062 万头,虽环比下降 0.39%,但仍处于正常保有量(3900 万头)的 104.2%。叠加母猪生产效率提升(PSY 较往年提高 0.6 头),1 月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加 2.5%,预示未来 6 个月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长。规模猪场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4%,进一步强化了二季度供应宽松的预期。
中猪供应压力集中释放。2-3 月低温天气下,中猪因生长缓慢而适应市场,但集团企业中猪价格已出现 “牛标倒挂”(中猪价低于标猪价),反映出中猪存栏过剩的现实。4-5 月气温回升后,生猪生长加速,中猪出栏周期缩短,叠加养殖户压栏情绪减弱,中猪供应将集中释放,价格或延续阴跌趋势。例如,标肥价差已从 1 月的 - 0.47 元 / 公斤进一步收窄至当前水平,肥猪需求疲软直接拖累中猪价格。
标猪供需博弈加剧。标猪价格虽短期稳定,但面临两方面压力:
出栏体重回升:天气变暖后,养殖户压栏增重意愿增强,卓创资讯数据显示,3 月生猪出栏体重环比增加 0.13 公斤至 125.14 公斤,标猪实际供应量变相增加。
二次育肥谨慎:当前猪价尚未跌至多数企业心理预期的 “7 元 / 斤” 以下,二次育肥入场有限,难以对冲标猪供应压力。
二、需求端季节性疲软,消费提振力度不足
传统消费淡季压制价格。春季为猪肉消费传统淡季,清明节后需求惯性回落,终端市场白条走货不畅。例如,黑龙江、广东等地监测显示,清明节后猪肉零售价格持平或小幅下跌,精瘦肉、后腿肉等品类缺乏上涨动力。屠宰企业库存消化缓慢,部分企业因亏损加剧而压价采购,进一步削弱猪价上行空间。
替代品分流效应显著。夏季临近,水产、禽肉等替代品需求上升,猪肉消费占比下降。例如,温氏股份指出,高温天气下居民更倾向选择低脂肪、易烹饪的食材,猪肉消费替代性风险增加。
三、成本与政策双重制约,价格弹性空间有限
饲料成本高位运行。玉米、豆粕价格虽较 2024 年高位回落,但当前全价饲料均价仍维持在 1.74 元 / 斤,养殖成本压力较大。若猪价持续低迷,部分养殖户可能加速出栏以规避亏损,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
政策调控效果边际减弱。尽管《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明确了收储托市机制,但当前猪粮比价(7.81:1)仍处于盈亏平衡点上方,政策收储触发概率较低。地方储备如温州市冻猪肉储备(198 吨)规模有限,难以扭转全国性供需格局。
四、未来价格走势预判及操作建议
中猪价格:阴跌为主,跌幅或扩大。中猪存栏过剩叠加生长加速,价格可能延续 2-3 月的阴跌趋势。参考历史数据,4-5 月中猪价格环比跌幅通常在 3%-5%,需警惕集团企业出栏节奏加快引发的阶段性踩踏风险。
标猪价格:震荡偏弱,难现趋势性上涨。标猪价格短期受出栏体重增加、二次育肥谨慎等因素压制,预计维持在 14.5-15 元 / 公斤区间震荡。若 5 月后消费端无明显改善,价格可能下探至 14 元 / 公斤以下。
五、操作建议
养殖户:中猪建议逢高出栏,避免夏季高温导致的疫病风险及价格进一步下跌。标猪可适当优化出栏结构,关注 6 月后消费季节性回升机会,但需防范产能过剩导致的反弹力度不足。
贸易商:冻品库存低位可逢低补货,但需控制节奏,避免过度押注后市。
投资者:期货市场可关注远月合约(如 09 合约)的逢低做多机会,但需警惕近月合约(05 合约)的回调风险。
六结论。
单纯天气转暖难以改变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中猪价格或因供应集中释放而加速下跌,标猪价格则在供需博弈中震荡偏弱。建议从业者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去化速度、消费端复苏力度及政策调控动向,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注:本平台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性,也不形成实际生产、投资指导建议,请养殖朋友们做好饲养管理,控制成本,适时顺势出栏。
转载:猪业信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