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碎粒与粉料形成
(1)在颗粒饲料在下落过程,受重力影响,掉落受到的撞击可能是颗粒破碎,高度差越大,产生破碎粒几率越大。
(2)在料车运输、料车绞龙及料线输送过程,颗粒间相互挤压,颗粒与绞龙、仓壁、料线链条、料线管壁挤压,均会使得饲料颗粒受力产生形变并破碎。
(3)颗粒饲料破碎过程及破碎后进一步受力,均会有粉料产生。
(4)饲料硬度就是评估饲料受力产生裂痕并破碎时收到压力大小的指标,因此饲料厂通常会把饲料硬度指标与含粉风险挂钩,二者有一定相关性,但某饲料批次硬度够高不代表该批饲料不会出现PDI不达标或含粉超标,还应关注饲料颗粒的粘结性。
(5)饲料厂料仓下料、散装车运输并中转到猪场料塔、料塔打料到料槽等过程,会出现颗粒、破碎粒、粉料的分层现象。

2.分层与局部堆积现象
(1)饲料厂料仓下料、散装车运输并中转到猪场料塔、料塔打料到料槽等过程,会出现颗粒、破碎粒、粉料的分层现象。在前一车料快完全用完或来新的一车料当天及次日,如出现含粉较多,但新一车料后续含粉较少,可能是粉料局部堆积所致。2
(2)形成的粉料因受重力和流动性差异,通常容易在料塔上层(新到一车饲料后的)、料塔仓壁、料线转角、料线回料口等位置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集中被运输到下一环节,从而导致局部含粉严重、明显超标的情况。

料槽出口的局部粉料堆积现象
3. 料车因素
(1)前面一车料在料车绞龙内的余料未清空。增加局部含粉超标风险及打料不顺畅概率。
(2)料车打料到料塔的频率不合适,笔者认为:频率高,绞龙运转速度快,则颗粒惯性受力、绞龙叶片对颗粒的切割力会加大;频率低,绞龙、管道壁对颗粒的挤压力和颗粒间的挤压力变大。
(3)以上因素可能增加含粉比例或引起局部粉料堆积。
4. 料线因素
(1)料线过长(建议≤100米)。
(2)料线转角偏多。
(3)料线因长时间使用,链条松弛变长。
(4)猪场内料塔料线二次中转。
以上因素也可能增加含粉比例或引起粉料局部堆积。


透明式料线转角有助于观察粉料堆积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5. 提货周期
两次提货时间间隔长,可能受分层影响,引起前面一车料最后的部分含粉较多。
【版权声明】来源:饲料制造工场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