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全国各地生猪市场在供需两端的复杂博弈中,价格呈现出震荡运行的态势。整体来看,生猪价格走势较为平稳,但其中的供需变化却暗流涌动,为后续市场发展埋下伏笔。在这一过程中,供应端与需求端各自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而养殖利润与产能的微妙变化,也为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3月展望:供应压力增大,价格何去何从?
随着 2 月生猪市场的震荡收尾,3 月的市场走势备受关注。在这新的一月里,生猪市场的供应端、需求端以及价格走势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各方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市场的走向。
供应端:产能释放,压力增加
从供应端来看,3月生猪供应压力预计将有所增大。前期产能的持续释放,使得成猪数量呈现增加趋势。此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在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后,将在 3 月体现为更多的生猪出栏。从能繁母猪存栏情况,以及 1 月份全国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1.1%、全国规模猪场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 4%、新生仔猪数量也高于去年同期 2.5% 左右的一系列数据来看,3 月份生猪出栏压力依旧较大。
2月养殖端的压栏惜售行为也将对 3 月供应产生影响。2 月规模企业出栏计划下调且完成进度一般,散养户同样压栏惜售,这部分延迟出栏的生猪将在 3 月进入市场,进一步增加供应。2 月份生猪市场出栏节奏整体是偏缓慢的,受标肥价差明显的影响,养殖端出现了较多的压栏增重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或将造成产能后置的现象。如果 3 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端或有杀跌恐慌出栏的现象,这必然会加大 3 月份阶段性出栏的增加。
当前生猪出栏体重的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截止 2 月 27 日当周,生猪出栏体重 125.75 公斤,环比增幅明显 ,这意味着单头生猪的出肉量增加,即使出栏数量不变,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也会上升。天气的逐渐转暖有利于生猪增重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3 月的猪肉供应。
需求端:难有起色,延续疲软
需求端在 3 月难有明显改善,预计将延续疲软态势。从季节性因素来看,3 月处于消费淡季,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相对较低。春节过后,居民的消费热情减退,家庭对猪肉的采购量减少。
餐饮行业虽在逐步复苏,但短期内难以对猪肉消费形成有力支撑。学校开学后食堂采购量虽有增加,但整体上,餐饮渠道对猪肉的需求增长有限。从生猪高频屠宰数据来看,2 月生猪屠宰环比下降 38.7%,同比下降 20.94% ,冻品库存增加,鲜销率下降,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市场需求较为低迷,且这种趋势在 3 月预计还将持续。此前终端库存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当前的生猪消费,当前猪肉市场的性价比相对较差,也使得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降低,这些因素都限制了 3 月需求端的改善空间。
价格预测:现货与期货的震荡之路
综合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情况,3 月现货价格重心大概率将逐步下移。供应压力的增大和需求端的疲软,使得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明显,这将对猪价形成下行压力。如果 3 月生猪供应大幅增加,而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猪价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期货方面,预计价格整体以震荡偏弱为主。2 月生猪期货价格整体呈现窄幅运行状态,主要因现货价格变化不大,市场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但由于 3 月现货价格下跌压力较大,期货市场可能会对此有所反应。期货价格通常会提前反映市场对未来现货价格的预期,在供应增加、需求疲软的背景下,投资者对未来猪价走势较为悲观,这将导致期货价格震荡偏弱运行。
总结与展望: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回顾 2 - 3 月的生猪市场,供需两端的变化犹如一场复杂的棋局,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价格走势。2 月,生猪价格在供需博弈中震荡运行,供应端的压栏、二育以及需求端的疲软,共同塑造了市场的基本格局。进入 3 月,供应压力增大,需求却难有起色,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和从业者需要保持理性,客观看待市场波动。市场的变化是常态,生猪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能变化、养殖端行为、消费需求、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仅要关注供需数据的变化,还要关注政策的调整、疫情的发展等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版权声明】来源:节选自现代畜牧网。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