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农历正月十一 本月18日雨水

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完全消散,农产品期货市场却已掀起波澜。自 1 月 8 日至 2 月 5 日,生猪期货市场如平静湖面,呈现出稳定的区间震荡态势,生猪现货价格也在 15 至 16 元 / 千克的区间内徘徊,看似波澜不惊。然而,节后首个交易日,豆粕市场却打破了这份平静,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一)新春跳涨,数据说话
节后首个交易日,豆粕市场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瞬间爆发
。豆粕期货以高开超 2% 的姿态闪亮登场,涨幅一度超过 4%,仿佛在向市场宣告它的王者归来。大连豆粕期货主力合约 M2505 开盘 2897 元,收盘 2932 元,涨 122 元 ,最高触及 2935 元,最低 2874 元,走势十分强劲。
现货市场同样不甘落后,价格飙升 80 元 / 吨,主流现货价格一举跃升至 3340 元 / 吨,部分地区现货价格最高涨幅更是达到 150 - 160 元,其中江苏地区豆粕出厂价涨至 3300 元左右。仅仅一天,2 月 6 日,豆粕价格继续大涨 50 元 / 吨,广西部分地区豆粕现货已涨至 3400 元 / 吨,价格上涨的速度令人咋舌。这样的涨幅在近期市场中十分罕见,让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

(二)养殖承压,成本之痛
中国畜牧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之深,超乎想象。中国畜牧业饲料中约 80% 的豆粕依赖进口大豆,豆粕价格的上涨,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接增加了饲料的生产成本。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高达 60%-70% ,这就意味着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
对于中小养殖户来说,成本的增加可能会让他们陷入亏损的困境,甚至被迫退出市场。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养殖户可能会减少饲料的使用量,或者寻找其他替代品,但这些方法都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后续南美天气改善,大豆产量恢复正常,豆粕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这对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能缓解他们的成本压力。

整个畜牧业在饲料成本上升、市场波动的背景下,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三)行业的未来之思
推动饲料自主化是当务之急。中国畜牧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使得行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波动时显得十分脆弱。
因此,加大对国产大豆种植的支持力度,提高国产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是降低饲料成本、保障饲料供应稳定的重要举措。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种植补贴、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等方式,鼓励农民种植大豆。企业也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饲料研发创新,开发更多利用国产原料的饲料配方,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例如,一些企业利用玉米、小麦等作为主要原料,研发出了新型的饲料产品,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

优化产业结构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往往存在规模小、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要加快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形成从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比如,一些大型养殖企业与饲料企业、屠宰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版权声明】来源:节选自现代畜牧网《开年大起底:猪市与粕市的风云变幻》。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