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仔猪出现消瘦甚至饿死的情况,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母猪方面的原因
1. 母猪无乳或乳汁不足
- 原因分析:
- 营养因素:母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营养摄入不均衡,例如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缺乏或配比不合理,可能导致乳腺发育不良、乳汁分泌量少。像妊娠期母猪缺乏维生素E、硒等营养素,会影响产后乳汁的正常生成。
- 疾病影响:母猪产前产后感染疾病,如母猪患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猪瘟、蓝耳病等,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抑制乳汁分泌。乳房炎会使乳腺组织发炎、肿胀,阻碍乳汁正常排出,甚至导致乳汁变质,仔猪不愿采食。
- 应激因素:母猪分娩时的环境嘈杂、温度过高或过低、转群等应激情况,也可能影响其内分泌系统,进而使乳汁分泌量下降。例如,夏季高温时,如果产房没有良好的防暑降温措施,母猪热应激明显,乳汁分泌会显著减少。
- 解决措施:
- 调整饲料:检查母猪饲料配方,确保营养全面且充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根据母猪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增加营养,如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对于乳汁不足的母猪,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原料,以及催奶的添加剂(如王不留行等中草药添加剂)。
- 疾病治疗:若母猪患有乳房炎等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对于乳房炎,可对乳房进行热敷、按摩,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等,需按兽医建议规范使用)进行消炎,挤出变质的乳汁。对于其他全身性疾病,要针对性地采取治疗和防控措施,尽快恢复母猪健康,促进乳汁分泌。
- 减少应激:为母猪创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分娩舍温度保持在20℃ - 22℃左右)的分娩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转群、人员频繁进出等干扰因素,缓解母猪应激。
2. 母猪母性差
- 原因分析:
- 遗传因素:部分母猪由于品种特性或个体遗传差异,天生母性不强,对仔猪的照顾不够细心,比如不愿给仔猪哺乳,甚至会挤压、踩踏仔猪,导致仔猪无法正常吮乳而消瘦。
- 产后不适:母猪产后身体疼痛、疲劳等不适状况,也可能使其表现出母性不佳的行为,不愿让仔猪靠近乳头吮乳。
- 解决措施:
- 加强观察和调教:饲养人员要密切观察母猪行为,对于母性差的母猪,在其分娩后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哺乳,将仔猪轻轻抱至乳头处,引导它们正确吮乳,并在旁边看守一段时间,防止母猪挤压仔猪。多次重复这个过程,逐渐让母猪习惯哺乳行为。
- 提供舒适环境缓解不适:通过做好产房的垫料铺设,保证地面柔软,减少母猪因站立、躺卧等引起的不适,同时采取适当的产后护理措施,如对母猪产后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等,减轻母猪身体上的痛苦,改善其母性表现。
二、仔猪自身方面的原因
1. 体弱或先天性缺陷
- 原因分析:
- 遗传问题:可能存在基因缺陷等遗传因素导致仔猪出生时体质就很弱,比如存在腭裂等口腔结构异常,影响吮乳能力;或者本身活力差,在争抢乳头时处于劣势,不能获得足够的乳汁。
- 早产或弱仔:由于母猪孕期出现问题(如感染疾病、应激等导致早产),产下的仔猪为弱仔,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吮乳能力弱,消化吸收功能也较差,容易出现消瘦情况。
- 解决措施:
- 特殊照顾弱仔:对体弱或有先天性缺陷的仔猪进行单独护理,可人工辅助它们吮乳,如使用注射器或奶瓶收集母猪初乳后喂给仔猪,保证其能获取足够营养。对于吸吮能力实在太差的仔猪,可考虑通过胃管灌服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如仔猪专用奶粉等)。
- 保温与保健:将这些弱仔放置在保温性能更好的区域(如单独的保温箱,温度保持在30℃ - 32℃左右),避免受寒,并适量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益生菌等,帮助其调节肠道功能,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
2. 吮乳能力不足
- 原因分析:
- 牙齿问题:仔猪出生时如果牙齿过长、过尖,可能会在吮乳时造成母猪乳头疼痛,母猪会抗拒仔猪吮乳,或者仔猪自身吮乳也不方便,影响乳汁摄取量。
- 未掌握吮乳技巧:部分初产仔猪可能一开始不太会正确地含住乳头、进行有节奏的吸吮动作,导致不能有效地获取乳汁。
- 解决措施:
- 剪牙处理:在仔猪出生后适当进行剪牙操作,使用专用的剪牙工具,将仔猪牙齿剪平,注意不要剪伤牙龈,避免引起感染等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对母猪乳头的伤害,利于仔猪顺利吮乳。
- 人工辅助训练:饲养人员观察到仔猪吮乳困难时,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将仔猪嘴巴正确地引导至乳头处,帮助它们含住乳头,并轻轻挤压母猪乳头,让乳汁流出少许,引导仔猪开始吸吮,多次训练后让仔猪掌握正确的吮乳技巧。
三、环境与管理方面的原因
1. 环境温度不适宜
- 原因分析:
- 寒冷应激:初生仔猪调节体温的能力很差,如果产房温度过低(低于30℃),仔猪为了维持体温,会消耗大量自身能量,从而减少用于生长的能量摄入,导致消瘦,而且寒冷环境下仔猪也会因蜷缩而不愿去吮乳。
- 高温影响:温度过高(超过32℃)时,仔猪容易出现热应激,食欲下降,同样会减少吮乳次数和摄入量,进而变得消瘦。
- 解决措施:
- 调节温度:通过产房内的保温设备(如保温灯、电热板、暖风机等)和通风降温设备(如排风扇、水帘等)调节环境温度,使初生仔猪所处的小环境温度在出生后第一周保持在30℃ - 32℃,之后随着日龄增长再逐渐适当降低,保证仔猪处于舒适的温度环境中,利于正常吮乳和生长。
2. 饲养密度不合理
- 原因分析:
- 空间拥挤:如果产房内仔猪饲养密度过大,仔猪活动空间受限,在争抢乳头时竞争过于激烈,部分弱小的仔猪就很难抢到乳头吮乳,长期下来就会出现消瘦甚至饿的情况。
- 解决措施:
- 调整密度:根据产房的实际面积和设施条件,合理控制仔猪饲养密度,一般每头仔猪保证有0.3 - 0.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避免仔猪过于拥挤,确保它们都能有机会正常吮乳。
3. 补料不及时或不合理
- 原因分析:
- 未适时补料:仔猪生长到一定阶段(一般出生后7 - 10天左右),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诱食补料,仔猪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又缺乏其他营养补充来源,就容易消瘦。
- 补料质量差:所提供的补料(如教槽料)营养不均衡、适口性不好,仔猪不爱采食,也不能有效补充营养,导致体重逐渐下降。
- 解决措施:
- 适时诱食补料:在仔猪适宜的日龄(7 - 10天左右)开始诱食,选择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教槽料,采用少量多次、放置在仔猪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如特制的补料槽等)的方式,引导仔猪采食,逐步增加补料量,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