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统计表明:奶牛场牛只死亡60%发生在犊牛阶段,犊牛肺炎的发病率为20%~70%,死亡率为5%~30%,其中断奶前29%的犊牛死亡由肺炎引起[1]。

犊牛肺炎在奶牛场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如何做好犊牛肺炎预防控制,已经成为众多牛场最为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不断提升犊牛肺炎防治疗水平,对促进养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近年来在牛病临床防治方面的临床实践,对犊牛肺炎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实践总结,在此做以交流,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犊牛肺炎概述

犊牛肺炎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疫病。其发病符合“病原—媒介—易感动物”互作疾病理论。支原体、巴氏杆菌、化脓隐秘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慢氏杆菌等是导致犊牛肺炎的主要病原。

二.临床特点

犊牛肺炎的临床症状特点及病程发生发展特点表现为,突然发病,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犊牛肺炎的防治过程具有周期性长之特点。因此,早期的症状揭发和精准治疗尤为重要,精准诊断是治疗犊牛肺炎的前提条件。收集准确的临床信息,可为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提供方向。

兽医必须重视犊牛肺炎早期症状采集和犊牛早期临床症状的变识,仔细扑捉特异性临床症状,制订有效的治疗措施,做好早期的防控治疗,这对提高犊牛肺炎病例的治疗效有重要意义。

三.应对措施

1.体温监测,当测定的犊牛体温为39.5℃以上,则为犊牛发烧/体温高,需进行抗生素、抗炎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干预。

2.鼻孔及鼻涕液的性状观察。如新生犊牛一侧鼻孔流出较清洁的黏液,应该进行更进一步观察,清洁鼻孔、观察精神状况及食欲。

3.一侧鼻孔流出脓性黏稠鼻液时,需针对病因进行抗生素及药物治疗干预并进一步观察。

4.二侧鼻孔流鼻涕或流脓性鼻涕,需隔离犊牛,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5.听咳嗽:犊牛连续咳嗽3 次以上,需进行临床治疗观察、隔离、治疗。

6.观耳朵/耳道内检查:犊牛耳朵拉,耳朵歪斜,同时犊牛伴有抬头观天不安静等行为症状表现时,需及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些症状和表现是患肺炎犊牛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延误会加重病情,降低治愈治愈率。

7.眼部观察:眼角不洁、混浊流泪、眼球外突(肺炎引起的胸内压升高所致)、从耳道流出少量粘液,病犊牛呈显抬头观天症状。这些临床症状均为犊牛感染病原,患上肺炎的早期信号及临床表现。

小结:

笔者在犊牛肺炎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将患病犊牛最早表现出的临床症定义为“一期临床症状”,随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统称为二期症状。

临床对比研究表明:在新生犊牛呈显一期临床症状时,对患病牛进行干预治疗,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新生犊牛呈显二期临床症状时,就对患病犊牛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和治愈率明显下降。因此对犊牛肺炎的防控与治疗,应该以早期防控治疗为核心,防控治疗以早为好。

四、卫生管理与犊牛保健护理

1.在新生犊牛娩出和助产过程中,需准备好接产布等器械清洗消毒,不能让新生犊牛的鼻端,嘴巴与地面接触;

2.禁止待产、助产兽医用未经清洗消毒的手与新生犊牛口、鼻、接触或清理新生犊牛的口腔和鼻孔粘液;

3.新生犊牛产出后,将犊牛转移到犊牛舍,防止犊牛与母体直接触接触;

4.做好犊牛脐带消毒与断脐工作;(2次)

5.做好犊牛舍的防寒保暖,犊牛舍内环境温度应该不低于15℃;

6.犊牛舍的适宜环境温度(10-24);寒冷季节新出生犊牛,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20℃度以上。气温较低的季节、犊牛出生后应该用热风机吹干新生犊牛体表黏液和羊水、然后送入犊牛舍饲养观察;

7.做好犊牛舍的定期消毒及用具清洗消毒,保证犊牛舍空气清洁、通风、光照适宜,定期更换犊牛舍的垫料,垫料应该清洁不能发霉变质,垫料中不能夹杂多量的饲料、粉尘;

8.做好犊牛舍的生物安全维护与管理,禁止犊牛舍外,其他工作岗位人员禁止进入犊牛舍或犊牛岛区域。

五.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1.犊牛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解剖学特点

犊牛肺炎在感染初期常呈干咳、体温升高、精神萎糜、食欲不振、呼吸加快、流鼻涕,剧烈活动时咳嗽加剧,呈气管炎症状,并可引发群体性肺炎发生,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张嘴伸舌症状。个别患病犊牛会在剧烈运动中突然死亡。[2]

图1 犊牛肺炎病例的临床症状(侯引绪摄)

图2 犊牛肺炎肺组织切面的脓包与脓汁、脓液(侯引绪摄)

图3 犊牛肺炎所致的肺脏肝样病理变化(侯引绪摄)

图4肺炎引发的纤维素性病理变化

2.犊牛肺炎病例的病理解剖学特点

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肺尖叶、心叶、中间叶上出现大小不一的脓肿/脓包导致大叶性肺炎、气管炎(从气管中排出脓性鼻涕),后期肺会发生肝样病理变化,肺脏肿大,如为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肺出现萎缩性病理变化、体积变小,一般无脓包或脓汁[3]。

 四.治疗措施

犊牛肺炎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多病原性传染病,病原复杂、种类多,治疗难度大。随着现代规模化牧场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模式更新,目前牛病防治方面饲养日药费成本递增过快,新兽药临床应用量增大,病原耐药性加强,治疗效果下降,新兽药生命周期快速缩短,兽药研发滞后于养殖企业需求等问题,牛场正面临着犊牛肺炎治疗缺医少药和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

▲犊牛肺炎高发时,可在犊牛断奶后,给犊牛皮下注射泰拉霉素进行群体预防,药效可维持4-5天;注射剂量为2.5mg/公斤体重,不超过7.5mg/公斤体重;

▲犊牛在出生后第2天和第7天肌注复方布他磷6-8ml可提高犊牛免疫力。降低犊牛肺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在母牛干奶期和围产前期,各肌肉注射一次维生素ADE(20ml)。

有预防犊牛异食癖,预防消化功能紊乱,稳定新陈代谢之功效,对预防犊牛肺炎综合症有一定作用辅助作用。[4]

在此之前对呼吸系统的疾病防治,主要采用的是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加米霉素这三种药物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随时间延长,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治疗效果不断下降。用泰拉霉素治疗多病原混合感染,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群.犊牛肺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科技,2023,5.12

[2]李远洋. 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07(1):121.

[3]肖传刚.犊牛肺炎综合防治措施[J].畜牧技术.20208

[4]李宏利.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治策略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18):176-177.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