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全国生猪市场继续呈现震荡调整态势。根据最新监测数据,11月6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1.79元/公斤,较前一日微跌0.02元/公斤,整体行情已连续八天下行。尽管跌幅逐渐收窄,市场情绪出现分化,但供需基本面仍压制猪价反弹空间。从区域来看,当前猪价呈现出明显的‘北涨南跌’格局,市场博弈加剧,养殖主体需密切关注区域价差与出栏节奏的调整机会。
具体价格方面,全国31个省份中,有9个地区猪价下跌,8个地区上涨,其余省份保持稳定。其中,贵州省以11.06元/公斤成为全国最低价区域,而福建省则以12.60元/公斤位居最高价榜首。广东省跌幅最为显著,环比下降0.22元/公斤,反映出南方主销区面临的供应压力依然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多地如东北、华北地区的散户养殖户惜售情绪增强,挺价意愿强烈,推动局部市场出现小幅反弹;华东地区因跨区调运减少和抗价心理影响,价格稳中略升。相比之下,南方市场由于大型养殖集团持续维持高节奏出栏,叠加终端消费疲软,白条肉走货缓慢,导致价格承压下行。
从供应端来看,当前南北差异明显。北方散户受前期亏损影响,养殖成本压力较大,出栏积极性普遍降低,部分区域出现‘价稳量缩’的现象,屠宰企业在收猪过程中面临一定阻力,不得不小幅上调收购价格以吸引货源。而在南方,多数规模养殖场为缓解现金流紧张局面,仍保持高强度出栏策略,导致市场供给充足甚至过剩。需求方面,目前尚未迎来传统消费旺季的实质性回暖,屠宰企业多采取压价采购策略,对高价生猪接受度较低。尤其南方地区腌腊需求尚未启动,市场需求支撑乏力,消费拉动效应暂未显现。
展望后市,短期内生猪价格或将继续在低位区间窄幅震荡。北方地区在散户惜售情绪支撑下,低价区域存在阶段性企稳甚至反弹的可能,但反弹高度受限于整体需求疲软和规模场的出栏计划。南方市场若无供应端主动减量或消费需求提前释放,价格仍将面临下行风险。建议养殖户结合自身存栏结构和资金状况,理性决策出栏节奏。北方可把握局部反弹窗口期,适时加快出栏进度;南方则应警惕持续供强需弱带来的价格进一步下滑风险,避免集中抛售造成损失。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精准掌握行情动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时监测全国仔猪及肥猪价格变化、分析供需趋势、解读政策动向,养殖主体能够更科学地制定生产与销售策略。特别是在当前成本高企、利润压缩的背景下,提升养殖效率、优化生产管理、降低综合成本已成为应对市场波动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关注行业深度报告与大型猪企采购动向,也有助于中小养殖户更好地融入产业链协同体系,实现稳健经营。
面对当前猪价频繁波动的局面,业内专家提醒广大养殖户:‘猪价上涨时切勿盲目惜售,价格下跌时也不必恐慌抛售。’市场波动是常态,关键在于保持理性判断,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与其追逐短期行情波动,不如把重心放在提升养殖管理水平上,严控疫病风险,优化饲料配比,降低死淘率,真正做到‘养好猪、降成本、提效益’,方能在周期起伏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