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三季度上市猪企财报的密集披露,生猪养殖行业迎来了一轮深度调研热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头部企业通过业绩交流会、机构调研等形式,向市场传递了最新经营动态,而行业周期调整、成本控制、产能布局等关键议题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猪企2025年三季度业绩分化

三季度生猪价格持续探底,成为拖累猪企业绩的主因。价格下行直接冲击利润,三大上市猪企净利润均同比大幅下滑:

牧原股份:三季度营收353.27亿元,同比下降11.48%;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同比下降55.98%。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01%,但单季盈利压力显著。

温氏股份:三季度营收259.37亿元,同比下降9.76%;归母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65.02%。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8.29%。

新希望:三季度营收288.79亿元,同比增长4.51%,但归母净利润仅512.55万元,同比下降99.63%,几乎陷入盈亏平衡点。

成本优势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牧原股份通过生产成绩改善与期间费用摊销下降,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1月的13.1元/公斤逐月降至9月的11.6元/公斤,成本下降1.5元/公斤。温氏股份、天康生物等企业也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管理效率等措施压降成本,但行业整体成本离散度仍存,头部企业与中小养殖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产能策略转为效率优先

面对价格下行压力,猪企普遍调整产能策略,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先”:

牧原股份: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30.5万头,较年初下降,响应国家产能调控政策。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优化种群结构、提升繁殖效率等方式,保持产能弹性。

天康生物:计划淘汰约4000头低效能繁母猪,全年出栏目标从350万头调整至330万头,聚焦降本增效。

行业趋势:据统计,2025年9月上市猪企合计生猪销量同比增长16.8%,但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1.08%,呈现“量增价跌”特征。机构普遍认为,行业已进入“去产能周期”,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合理水平,短期供强需弱格局难改。

业务多元化新增长点

在养殖主业承压背景下,猪企加速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拓展新增长极:

牧原股份:前三季度屠宰生猪1916万头,同比增长140%,产能利用率达88%,三季度实现单季盈利。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分割品占比,优化产品结构。

海外布局:牧原股份与越南BAF农业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越南建设楼房养殖项目,复制国内技术体系,探索海外增量市场。温氏股份、新希望、海大等同样加快海外业务布局。

天康生物:饲料业务成为亮点,三季度饲料销量77.61万吨,同比增长11.8%,其中猪料销量同比增长18%,显示产业链协同效应。

机构聚焦成本控制与长期价值

在财报披露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企业迎密集调研,调研中机构普遍关注以下问题:

成本下降的可持续性: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升级、管理优化进一步压降成本?

产能调整的节奏:未来是否会继续缩减能繁母猪存栏?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率?

海外布局的规划:海外市场是否具备长期盈利潜力?风险如何管控?

现金流管理:在行业低谷期,如何保障资金链安全?

结语:2025年三季度,上市猪企在价格下行周期中展现了分化态势,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与产业链布局稳住阵脚,而中小养殖户则面临更大压力。随着行业进入“去产能”深水区,猪企的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比拼,而谁能穿越周期,或许取决于对成本控制、产能节奏与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END

微信编辑 | 苏婉莉

内容策划 | 彭容

内容审核 | 路俊华

文章来源 | 企业公告等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