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东北养猪交流会暨第三届黑龙江TOP40猪业峰会的会前重要活动——全国养猪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座谈会在哈尔滨万达文华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畜牧业协会及其猪业分会、全国各省市级养猪行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行业专家及媒体代表等50余位业内人士齐聚冰城,围绕当前生猪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南北协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协会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养猪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东北猪业全面振兴。
  会议第一阶段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执行会长王爱国教授主持。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杨平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聚焦‘南北交流合作’与‘协会自身建设’两大核心议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他强调,各地养猪行业协会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既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技术推广和信息传递的关键纽带。为此,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夯实行业发展根基,持续在稳产保供、疫病防控、环保治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发力;二是全面提升协会的服务能力,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深化南北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北方资源丰富、南方市场广阔的优势,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在经验分享环节,多位地方协会负责人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实践成果。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刘思当详细介绍了山东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他指出,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规模化养殖与放养模式并行,有效提升了产能弹性,但也提醒行业需理性看待放养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倡导头部企业自律发展、适度扩张,中小养殖户则应注重提质增效,避免盲目扩产。河南省生猪产业协会秘书长宋云海分享了河南在应对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挑战中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稳定生产、保障供应、促进产销对接方面的系统性举措。他还系统梳理了河南省近三年的生猪出栏量、屠宰加工能力和协会组织建设情况,展现了中原大省在稳产保供中的“压舱石”作用。
  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三明市畜牧业协会会长郑鸿清以《福建猪业‘芯’动东北 携手共创猪业兴旺》为题,展示了福建在特色化、高端化养殖路径上的探索成果。他特别提到,福建率先推行‘疫病净化’战略,逐步减少对疫苗的依赖,目前已建成蓝耳病双阴性猪场156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行业疫病防控新标杆。此外,福建在种猪育种、生态循环养殖和品牌打造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为南方优质猪肉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广西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秘书长刘芳则介绍了广西依托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猪种的经验。她列举了陆川猪、巴马香猪、浦北黑猪、隆林猪等多个优质地方品种,并强调通过科技赋能和品牌运作,正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在随后的互动研讨环节,由重庆市畜牧业协会秘书长袁昌定主持,与会代表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是如何破解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内卷加剧问题,推进产能结构优化,加强南北产业联动与区域分工协作;二是行业协会在新时代下面临的职能转型、服务能力提升与治理机制创新等现实挑战。代表们普遍认为,当前生猪产业的‘去产能’进程已进入攻坚阶段,受市场波动、成本压力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亟需建立全国统一的产能调控与监测预警机制。同时,基于‘北养南运’的传统格局,应进一步优化物流体系、提升运输效率,并通过品种改良、饲养管理升级等方式改善肉质风味,打造高品质猪肉供应链。
  会议达成广泛共识:行业协会必须坚守‘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根本定位,主动适应新形势,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增强专业性和权威性。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技术培训、推动标准制定、促进政企沟通等多种途径,切实提升会员满意度和行业认同感。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产业》杂志社执行社长王泰伟还在会上预告了‘2026年中畜养猪大会暨猪业国际博览会’的初步构想,表示将致力于打造集高峰论坛、科技成果展示、产业链对接和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南北猪业交流·省际猪业展’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跨区域合作迈入新阶段。参会嘉宾纷纷驻足展区,就各地产业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成果和协会运营经验进行深入交流。此次座谈会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更在产能调控、南北协同、协会能力建设等方面凝聚了高度共识,为构建全国一盘棋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式吹响了全行业协同发展、共谋振兴的时代号角。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