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跌至12.63元/公斤,较前一日再降0.03元/公斤,月环比下降8.54%,同比大幅下滑29.9%,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水平。当前猪价持续走弱,市场整体呈现“供强需弱”的格局,行业景气度正式步入典型的周期性底部阶段。尽管中秋与国庆双节临近,传统消费旺季开启,但市场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反弹走势,反而在出栏量增加与消费需求疲软的双重夹击下继续承压下行。
从区域表现来看,全国13个省份猪价下跌,仅吉林、内蒙古、江西三地出现微幅上涨,其余地区基本持平。其中,广西和新疆的外三元生猪均价最低,为11.70元/公斤;而广东(不含海南)以13.40元/公斤位居全国最高。华东和西南主销区跌幅尤为明显,江苏、福建及川渝地区均价环比下降0.10元/公斤,成为本轮下跌的重灾区。东北地区因部分养殖户惜售情绪升温,价格略有企稳甚至小幅反弹;华北市场则整体平稳,观望氛围浓厚;南方部分地区虽有消费支撑,价格相对坚挺,但难以扭转全局弱势。
供应端压力仍是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随着节前出栏节奏加快,养殖企业集中放量,市场生猪供应持续处于高位。尽管个别散户开始出现惜售心理,试图抵抗低价,但整体出栏量依然充足,屠宰企业的采购需求增长有限,无法有效消化庞大的供应体量。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已注意到猪价持续低迷的风险,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通过调减能繁母猪存栏等方式引导产能去化,防止价格进一步崩塌。这一政策信号释放出强烈预期——官方正着手干预,推动行业进入主动调整期。
在市场情绪方面,养殖主体普遍趋于谨慎。大型养殖集团尝试通过缩量挺价来稳定价格,而部分资金链紧张的散户则选择降价出栏以回笼资金,市场博弈加剧。虽然近期饲料成本有所回落,对冲了一定亏损压力,但猪价的深度下跌仍使多数养殖场陷入亏损状态,部分已跌破成本线,进入实质性亏损区间。行业整体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现金流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展望未来走势,短期内猪价仍将以弱势震荡为主。尽管节日备货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带来阶段性支撑,但需求增量预计难以匹配当前庞大的供应规模。若屠宰企业继续压价采购,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探的风险。不过,随着国庆假期临近,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企稳甚至小幅回升迹象,跌幅或有所收窄。关键在于月底前大猪出栏的节奏:若能在节前完成集中出清,节后供应压力将得到缓解,价格有望获得喘息机会;反之,若出栏推迟叠加节后消费回落,10月上旬猪价可能再度刷新低点。
从中长期角度看,产能去化进程将成为决定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减幅度以及养殖户补栏仔猪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2026年第二季度的生猪出栏拐点。当前极低的仔猪价格已开始反噬产能,预示着新一轮供给收缩正在酝酿。预计到2026年4月以后,随着出栏量趋势性减少,叠加清明节前后腌腊需求回暖,行业或将迎来真正的反转契机。
对于广大养殖户而言,在当前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理性应对尤为重要。建议不要盲目追涨杀跌,应结合自身资金状况和存栏结构灵活调整出栏节奏。比起赌行情,更应聚焦于提升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管理水平。唯有夯实内功,才能在周期轮回中站稳脚跟,迎接下一轮上升周期的到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