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平均价格降至13.07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15元/公斤,月环比下降5.15%,同比大幅下滑31.2%。这一价格创下年内新低,标志着生猪市场进入阶段性底部区间。全国27个省份猪价全面下行,无一上涨,市场整体呈现普跌态势。其中,广西以12.14元/公斤成为全国均价最低的省份,而广东(不含海南)则以14.10元/公斤位居最高,但同时也是跌幅最明显的地区,环比下降0.40元/公斤。
  当前生猪市场延续弱势运行格局,价格重心持续下移,养殖行业普遍承受较大的出栏压力和盈利挑战。供应端的持续释放是本轮价格下行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散户,近期出栏节奏保持稳定甚至加快。不少养殖户出于对后市不确定性的担忧,选择提前出栏、回笼资金,导致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居高不下。尽管此前部分主体曾尝试压栏观望,但随着价格未能如期反弹,惜售情绪逐渐瓦解,抛售意愿明显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给压力。
  与此同时,终端消费需求依旧疲软,难以形成有效支撑。虽然夏季高温天气接近尾声,但肉类消费并未出现明显回暖迹象。批发市场白条肉走货缓慢,屠宰企业订单不足,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需求端的冷淡使得屠宰企业在采购中占据主导地位,具备较强的压价能力,而养殖户议价空间被压缩,不得不接受更低的成交价格以促进销售。区域间的价差逐步缩小,跨省调运的积极性减弱,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集中低价抛售的现象,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价格普跌。
  特别是在南方一些主销区,外来低价猪肉的冲击使得本地生猪销售受阻,养殖户被迫降价出栏,形成价格下跌的连锁反应。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悲观情绪蔓延。尽管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理论上将迎来季节性消费旺季,但目前节日备货节奏启动缓慢,市场需求恢复乏力,节日提振效应恐难达预期。若后期养殖端继续集中出栏,而消费端仍无明显起色,猪价仍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不过,随着猪价逼近多数养殖场的成本线,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主体或会重新考虑延后出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价格下跌速度。未来几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猪价预计仍将以下行为主,少数地区可能因出栏节奏调整出现短暂企稳,但全面反弹尚需等待消费需求的实质性改善以及供应端的有效调控。在此背景下,业内专家提醒广大养殖户:‘猪价涨了不要盲目贪心,跌了也不必过度恐慌。面对当前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应结合自身资金状况和存栏情况灵活应对。与其赌行情走势,不如专注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切实降低生产成本,这才是应对周期波动的根本之道。’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