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换季或潮湿季节,不少养猪场会遇到棘手问题:猪群突然拉水样稀便、不吃食、精神萎靡,有的还伴随呕吐——这很可能是猪肠胃炎在“作祟”。它看似常见,却能导致仔猪高死亡率、成年猪掉膘,直接啃食养殖利润。今天教你分清病因、快速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一、先搞懂:猪肠胃炎为啥总“缠上”你家猪?
猪肠胃炎不是单一疾病,而是胃和肠道黏膜发炎的总称,仔猪(1-3月龄)最易中招,成年猪多为慢性发病。引发它的原因主要分两类,防控时要针对性应对:
传染性因素(最危险,易群发):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这类肠胃炎传播极快,一栋猪舍出现1头病猪,3天内可能全群感染,仔猪死亡率可达50%以上;
非传染性因素(多零散发病):由管理不当导致,比如突然换料(饲料从干变湿、从精变粗)、喂了发霉饲料(黄曲霉素刺激肠道)、饮水不干净(含消毒剂残留或污水),或是气温骤降、猪舍潮湿(应激导致肠道抵抗力下降)。
无论哪种原因,最终都会导致猪肠道功能紊乱:吃进去的饲料无法消化,水分吸收受阻,进而出现腹泻、脱水——这也是病猪死亡的核心原因(尤其是仔猪,脱水24小时就可能死亡)。
二、别踩坑!这3个错误做法会加重病情
很多养殖户遇到猪拉稀,第一反应是“喂止泻药”,但不当操作反而会让病情恶化:
1. “一拉稀就用强力止泻药”:腹泻其实是猪肠道在排出毒素和病原体,盲目用强效止泻药(如阿托品),会让毒素滞留在肠道内,导致病猪高烧、腹胀,甚至引发败血症;
2. “只治不补,忽略脱水”:仔猪拉稀后最致命的是脱水,若只喂抗生素却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病猪会因缺水、缺盐快速衰竭死亡;
3. “病猪不隔离,消毒走形式”:传染性肠胃炎能通过粪便、呕吐物、人员鞋子传播,若不及时隔离病猪,只用清水冲栏(不用消毒剂),病毒会在猪舍持续扩散,导致反复发病。
三、3步科学应对:止痢+补水+防扩散,缺一不可
对付猪肠胃炎,核心是“先稳住病情、再切断传播、最后调理肠道”,这3个步骤要连贯执行:
1. 第一步:紧急处理——止痢+补水,保住病猪命
针对仔猪(重点防脱水):
1. 立即停喂固体饲料,改用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稀释,每2小时喂1次,每次10-20ml,能补充电解质、防脱水);
2. 若拉黄绿色或带血稀便(可能是细菌感染),可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按体重算剂量,避免过量);若拉水样稀便(多为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重点靠补液盐维持,搭配益生菌调节肠道;
针对成年猪(重点止痢+保采食):
1. 减料50%,喂易消化的粥状饲料(玉米粥+麸皮),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2. 饮水里加蒙脱石散(吸附肠道毒素,缓解腹泻)和复合维生素(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一般3-5天可恢复。
2. 第二步: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防全群感染
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抵抗力强,普通消毒没用,必须用“针对性方案”:
病猪接触过的食槽、饮水器,用2%氢氧化钠溶液(火碱) 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猪舍地面、墙壁,用过氧乙酸或戊二醛喷洒(每平方米喷200ml),每天1次,连续喷3天;
饲养员进出病猪舍,必须换专用衣服、鞋子,用碘伏消毒手部,避免携带病毒到其他猪舍。
3. 第三步:后期调理——修复肠道,防复发
病猪止泻后,肠道黏膜还没修复,若直接恢复正常饲料,很容易再次拉稀:
先从“粥状饲料”过渡到“正常饲料”,每天增加10%的正常饲料比例,5天后完全恢复;
饮水或饲料里加益生菌(如乳酸菌、芽孢杆菌) ,连续喂7天,帮助修复肠道菌群,提高肠道抵抗力;
对仔猪,可提前补喂“教槽料”,锻炼肠道消化能力,减少换料应激引发的肠胃炎。
最后提醒:预防比治疗更省钱!
猪肠胃炎高发季(换季、潮湿天),提前做好3件事,能大幅降低发病概率:
1. 饲料里加脱霉剂(尤其雨季,防止饲料发霉);
2. 仔猪断奶后,不要突然换料,用7天时间逐步过渡;
3. 定期用复合消毒剂对猪舍消毒,避免病毒、细菌积累。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