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新猪网主办,泰州市生猪产业联合会、泰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特别支持的“向新而行”主题云会议在江苏泰州天德湖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黑猪全产业链构建难点与协同发展”,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从业者参与,线上观看人数达34万人次,成为近年来黑猪产业发展领域的一次盛会。
  会议开幕式上,泰州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夏新山致开幕辞,全面介绍了泰州黑猪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泰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市,依托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成功培育出“苏姜猪”这一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并打造出“周博士”黑猪肉、靖江双鱼肉脯等知名品牌。目前,全市拥有规模猪场471家,年生猪饲养量近300万头,形成了从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运输的完整产业链。此外,泰州还牵头制定了“泰州黑猪”及“黑猪用料”两项团体标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唐中林深入剖析了地方猪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路径。他指出,目前我国地方猪品种多达89个,其中35个已濒临灭绝,资源保护刻不容缓。尽管地方猪具有肉质鲜嫩、抗逆性强等优势,但也面临生长周期长、瘦肉率低等短板。在国家种业振兴政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地方猪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唐中林建议,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制定标准化养殖规范、完善产业链建设、强化品牌培育等举措,推动黑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新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红梅则从产业链视角出发,剖析了土猪产业在生产、屠宰、消费环节所面临的“三重痛点”。她提出“降成本、控背膘、保风味”三大核心目标,并结合自身企业实践,介绍了通过发酵饲料、液体酸化剂等技术手段改善土猪肠道健康,提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的具体成效。此外,她还强调应建立标准化体系,推动“一厂一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土猪产业的精准化、高效化发展。
  江苏征泰饲料有限公司科技副总杨红分享了关于苏姜猪品种潜力挖掘与营养调控的研究成果。她指出,高品质猪肉需从香味、肌内脂肪含量、肉色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而通过科学营养调控策略,可有效提升猪肉品质。杨红团队结合苏姜猪的品种优势,研发出一系列营养干预方案,显著提升了猪肉的风味、色泽与口感,为黑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颁奖环节,会议主办方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机构联合认证的“产学研合作企业”颁发证书,并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多位讲师颁发“科技副总”聘书,标志着校企合作机制在黑猪产业中的进一步深化。
  会议还设置了直播逛展、实践分享、产学研座谈会等环节,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展示了最新的技术成果与解决方案。来自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企业代表分别从品种选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品牌建设等角度,分享了各自的探索经验与产业思考,为黑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经验。
  为期两天的会议不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行业交流平台,更在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未来,黑猪产业将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深加工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迈向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为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