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监测,全国生猪均价为每公斤13.72元,较前一日小幅下跌0.02元/公斤。这是全国均价连续第五天下跌,反映出当前生猪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范围内有5个省份价格下跌,3个省份价格上涨,其余省份价格基本稳定。其中,新疆地区生猪均价最低,为12.73元/公斤;广东(不含海南)则以14.96元/公斤位居全国最高。
在区域价格变动中,甘肃地区涨幅最大,单日环比上涨0.10元/公斤;吉林地区跌幅最明显,下降了0.15元/公斤。整体来看,北方市场呈现涨跌互现的态势,而南方市场则相对稳定。这表明不同地区之间的供需关系存在差异,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北方主产区因供应压力较大,价格波动频繁;而南方市场则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价格调整幅度较小。
从具体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生猪供应充足,养殖主体出栏积极性高,但终端消费疲软,导致价格持续承压下行。华北地区则呈现多样化走势,部分区域因出栏不畅而被迫灵活调价,另一些地区则保持平稳。华中地区价格走势较为复杂,部分地区因大猪出栏减少,价格出现企稳或反弹迹象,但标猪销售仍面临一定压力。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整体表现平稳,多数养殖企业采取观望策略,仅个别区域因销售压力略有下调。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当前生猪市场仍面临一定的供应压力,养殖端出栏意愿增强,但屠宰企业采购趋于谨慎,压价意愿明显。部分地区出现了养殖端与屠宰端之间的价格博弈,导致成交量有所下降。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变化,市场对未来走势的预期也开始出现分歧。一部分养殖主体选择按兵不动,静待市场明朗化;另一部分则积极调整出栏节奏,以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影响当前生猪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养殖成本的变化对生产决策的影响;二是季节性消费需求的波动特征;三是政策层面的调控导向。从短期来看,预计生猪价格将维持窄幅震荡格局。大型养殖企业普遍采取稳价策略,以保障销售进度;而需求端仍未见明显起色,终端采购维持在常规水平,缺乏有力支撑。随着市场预期逐渐清晰,养殖主体的出栏行为将趋于理性,价格波动幅度有望收窄。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生猪行业仍在经历产能调整过程,市场供需关系将逐步趋于平衡。养殖主体应注重成本控制,提升生产效率,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消费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未来市场回暖做好准备。当前,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养殖户应保持理性心态,不盲目追涨杀跌,而是将重心放在提升养殖水平和成本控制上,方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