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全国生猪均价为13.84元/公斤,较前一日微跌0.01元/公斤。整体来看,今日生猪市场呈现稳中偏弱态势,多个地区价格出现小幅涨跌调整。全国范围内,有7个省份生猪均价下跌,12个省份上涨,其余地区价格保持稳定。其中,新疆外三元生猪均价最低,为12.75元/公斤;广东(除海南外)则以15.16元/公斤的价格位居全国最高。
  从区域市场走势来看,北方地区在经历短期价格回升后,养殖主体继续试探性提价,但终端消费跟进不足,导致价格上涨受限。南方销区则因供应压力加大,部分养殖户选择降价出栏,猪价下行压力明显。特别是广东地区,跌幅达0.20元/公斤,成为当日跌幅最大的区域。整体来看,南北价格走势的背离反映出不同地区在产能调整节奏、养殖结构及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市场正处于供需再平衡的关键阶段。
  具体来看,东北地区受二次育肥需求增加影响,猪价稳中偏强,外调量有所上升;华北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呈现小幅震荡;华东地区下游需求相对稳定,屠宰企业低价采购支撑价格上涨;华南市场则面临明显供应压力,养殖户降价出栏意愿增强,导致价格下行;西南地区因出栏节奏不一,价格走势分化,部分区域养殖主体通过缩量挺价来稳定价格。
  供应方面,养殖集团出栏策略出现分化,部分企业继续提价试探市场接受度,但随着近期价格上行,走货节奏有所放缓,市场观望情绪增强。社会场出栏积极性较高,前期压栏的大体重猪源逐步释放,缓解了阶段性供应紧张预期。值得注意的是,二次育肥群体的行为出现区域差异:北方地区补栏积极性提升,对局部价格形成支撑;而南方地区因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二育入场意愿减弱。整体来看,市场猪源供应充足,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部分高价区已出现主动降价走量现象。
  从需求端来看,终端消费持续疲软,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白条肉销售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受高温天气影响,家庭消费场景受到抑制,餐饮渠道采购量增长乏力,批发市场议价权进一步向下游倾斜。经销商普遍采取“随采随销”策略,以控制库存风险,对高价猪源接受度有限。尽管临近传统消费旺季,但终端需求恢复缓慢,难以对猪价形成有效支撑。猪肉不同品类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副产品及骨类价格相对坚挺,而精瘦肉等主销品类则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反映出当前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展望后市,短期内猪价或将延续震荡调整态势。供应方面,随着养殖集团出栏计划逐步落实,叠加前期压栏猪群的释放,市场猪源宽松格局难以改变;需求端则需关注季节性消费回暖对鲜销的边际提振,但高温天气可能削弱传统旺季效应。技术面显示,当前价格已进入关键支撑位区间,若跌破重要心理关口,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建议养殖主体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避免集中出栏造成价格剧烈波动,同时密切关注终端消费恢复信号及疫病风险变化,在成本控制与出栏策略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给养殖户的建议是:猪价上涨时不要盲目贪心,下跌时也不必过度恐慌。当前市场波动较大,应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存栏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与其赌行情,不如专注提升养殖水平、降低成本,这才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根本之道。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