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我市持续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易造成生猪热中暑、抵抗力下降、疾病频发等损失,为降低高温高湿等极端天气对生猪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生猪养殖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特提出如下技术措施,供广大畜禽养殖者参考。

环境调控:降低热应激风险

1. 物理降温措施  

遮阴与隔热:猪舍屋顶搭建遮阴网或喷水降温设施,屋顶加铺稻草或泡沫板隔热;场区周边种植树木或藤蔓植物,形成自然遮阳屏障。  

通风与喷淋:安装负压风机+湿帘循环系统,每小时通风10-15次;高温时段(11:00-15:00)对屋顶或猪体间歇性喷水降温,避免直接喷淋头部。  

局部降温:哺乳母猪舍增设冷风机,保育舍采用滴水降温,避免使用传统喷淋导致仔猪腹泻。  

2. 基础设施维护

检查供电线路及备用发电机,确保高温高负荷期间电力稳定;疏通排水沟渠,防范暴雨后积水倒灌。

饲养管理:优化营养与行为


1. 精准调整日粮  

配方优化: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14%),增加能量(如脂肪添加2%-3%)和电解质(如0.1%-0.2%小苏打),添加维生素C(200-500mg/kg)缓解氧化应激。  

饲喂策略:采用“两头喂”模式(早6:00-7:00、晚18:00-19:00),自由采食槽每2小时清理余料,避免霉变;哺乳母猪夜间可加喂1次青绿饲料(如西瓜皮、苜蓿)。  

2. 饮水与密度控制  

饮水保障:确保干净饮用水(15-20℃)24小时供应,饮水器压力≥1.5L/min,可每吨水添加0.1%食盐补充电解质。  

   密度调整:保育猪≤3头/m²,育肥猪1-1.2头/m²,减少群体产热。


疾病防治:高温关联风险  

1. 生物安全强化  

高频消毒:每日1-2次带猪消毒,场区外围每周3次喷洒杀虫剂,防控蚊蝇蜱虫。  

   病死猪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无害化处理池每日巡查,防止渗漏污染。

2. 应激管理  

减少转群、免疫等操作,必要时选择清晨或夜间进行;运输前3天添加电解多维。


应急响应:中暑与停电处置

1. 中暑急救

发现猪中暑,要立即将病猪置于阴凉通风处,用凉水喷洒猪体,或湿布敷猪头部或左胸心区,若喘的严重,采取放血疗法,耳静脉放血100-200mL,再服用兽用藿香正气水,若中暑较重,可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10~30ml。

2. 停电预案

备用发电机每日试运行,储备2天柴油;停电时优先保障通风系统,手动开启门窗通风。

生产管理:动态调整策略

1.出栏规划

育肥猪在35℃以上高温时停止压栏,选择早晚气温较低时段集中出栏,缩短饲养周期。  

2.员工培训

开展高温作业安全培训,配备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实行“早出工、晚收工”弹性工作制。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