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种突发性疾病:病猪在短时间内腹围迅速增大,伴有明显的腹痛表现,呼吸急促、卧地不起,并伴随体温升高。有些猪在晚上进食正常,但次日清晨死亡时身体已僵硬,腹部隆起明显,口鼻流出白沫。这些症状往往没有明显的前期征兆,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病症被称为猪魏氏梭菌病,也称猪梭菌性肠炎、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仔猪红痢。其病原体是产气荚膜梭菌,该菌可感染所有年龄段和性别的猪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虽然该病的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已成为威胁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此外,许多健康猪突然死亡的情况也与此菌密切相关,因其发病急、病程短、无明显前兆而常导致猝死。
从病理检查来看,患魏氏梭菌病的猪死后腹部明显膨胀,耳尖、蹄部、鼻唇部位呈现发绀现象,皮肤苍白。这主要是由于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造成肠道组织坏死、出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无法排出,压迫内脏器官,影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缺氧窒息而亡。另外,若猪只摄食过多或饲料不易消化,也会造成胃肠蠕动减弱,气体积聚,从而引发胀气。
在诊断过程中,应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区分。例如,现代养殖中母猪常被限制在定位栏中饲养,运动量少、青绿饲料摄入不足,容易出现便秘问题,进而引起腹部胀气,症状与魏氏梭菌病相似,需通过剖检进一步判断。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虽然临床表现接近,但剖检可见魏氏梭菌病猪的空肠段明显臌气,浆膜层有气泡,淋巴结出血,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脑膜也有明显出血现象。此外,肉毒梭菌中毒症也会表现为急性死亡,但其主要因食用腐败饲料引起,且膘情越好、采食越多的猪中毒越严重,与魏氏梭菌病相比,腹胀不明显。
针对该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首先,对发病猪要及时隔离,全场栏舍每天彻底消毒一次,持续10天以上,可交替使用5%烧碱溶液或20%漂白粉等消毒剂。饲槽和饮水器具应用0.1%高锰酸钾水清洗,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防止病菌扩散。
对于能够及时发现的病猪,应立即采取静脉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高热、腹泻严重、脱水的仔猪,每头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配VC5mL+青霉素80万U+安乃近3mL,以及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进行耳静脉输液,每日两次,连续2至3天。也可选择泰乐菌素、恩诺沙星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配合甲硝唑灌服,通常2至3次即可缓解症状。对于脱水严重但仍有排尿能力的猪,可在输液中加入10%氯化钾7mL,以促进体力恢复。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