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旬,全国生猪及仔猪市场呈现显著的价格分化态势。数据显示,外三元生猪全国均价为14.80元/公斤,较前一日微幅下跌0.01元/公斤,整体维持在稳中略降的运行区间。与此同时,15公斤外三元仔猪价格区域差异明显,河北省阳原县最低仅为20元/公斤,而安徽省定远县则高达79元/公斤,这种价格鸿沟折射出各地养殖成本、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多重影响。
从生猪供应端来看,当前市场面临较大压力。规模化养殖场月度出栏计划环比上升,日均出栏量显著增加。同时,二次育肥群体因预期转弱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大体重生猪(300斤以上)集中上市,价格持续走低。值得注意的是,大猪与标猪价差出现倒挂现象,进一步压缩了养殖利润空间,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
需求端表现依然疲软,终端消费仍处于传统淡季。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白条肉销售节奏缓慢。尽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消费略有回暖,但高温天气抑制肉类消费需求,叠加禽肉等替代品价格处于低位,使得猪肉消费缺乏实质性支撑。短期来看,北方主产区受集中出栏冲击,价格仍有下行压力;南方地区因适重猪源偏紧,或维持高位震荡格局。玄田算法模型预测显示,未来几日猪价波动幅度有限,但整体趋势仍偏向下行。
仔猪市场同样呈现复杂局面。一方面,持续亏损的养殖环境削弱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另一方面,即将到来的夏季高温将降低仔猪存活率,加剧市场供应紧张。高价仔猪可能抑制补栏热情,进而影响未来生猪供给规模;而低价区域则可能激发部分养殖户扩产意愿,形成区域性结构变化。
中期市场走势将受到多重因素交织影响。6月雨季可能导致部分地区运输受限,叠加端午节前备货需求启动,或将对猪价形成阶段性支撑。但从产能层面看,持续亏损可能加速行业去产能进程,加剧价格波动。在此背景下,建议养殖户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合理安排出栏节奏,把握大猪高价窗口期及时出栏,标猪可结合节假日需求分批销售;补栏决策需重点考量成本收益比。
对于屠宰企业而言,当前价格低位区间具备战略补库价值。建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储备低价原料,同时加强与养殖端的协同合作,建立稳定供应链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完善产业预警机制,引导市场理性预期,推动生猪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当前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唯有各方协同应对,方能实现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