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2025年规范兽药使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旨在强化兽药全链条安全监管,集中整治养殖过程中存在的违规用药、网络违规经营兽药等问题,保障动物健康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对于养猪行业而言,这一政策将带来深远影响,本文详细分析其主要内容及应对建议。
在规范用药方面,方案重点整治“超范围、超剂量、超时限”用药问题。过去,一些养殖户为追求治疗效果,可能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甚至使用不适用于猪病症状的兽药。新政策实施后,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否则不仅面临处罚,还可能导致猪群健康恶化、猪肉品质下降,甚至因兽药残留超标而无法进入市场。例如,长期滥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不仅损害猪只免疫力,也违反新规要求。
在饲料与兽药界限管理上,方案强调“料是料、药是药”的原则,严厉打击以饲料名义销售兽药的行为。过去,部分不良商家将抗菌药包装成饲料产品,或在商品饲料中非法添加药物,导致养殖户误用。如今,养猪户需提高警惕,甄别正规产品。若采购到违规产品,不仅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合规风险。例如,某些植物性添加剂若宣称具有治疗功效,便涉嫌违法,存在较大隐患。
针对兽药生产标准,方案加强对生产企业行为的监管,防止擅自变更工艺规程或标签信息。这将提升市场上兽药的质量稳定性,确保养猪户购买到合格药品,有助于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等常见疾病。同时,兽药经营环节也受到严格管理,特别是处方药和追溯二维码的使用。养猪户购买猪瘟疫苗等重要药品时,可通过扫码查询生产批次和储存条件,保障药品有效性。
在网络兽药经营方面,整治行动大幅减少无资质平台销售假劣兽药的现象。此前,一些农户通过非正规渠道购入兽药,存在安全隐患。现在,养殖户应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电商平台,并核实商家资质,避免使用未经批准的产品。此外,特殊药品如麻醉剂和精神类药物的使用也受到更严格的管控,必须凭处方使用,并按规定记录保存,防范药品流失或误用。
虽然体外诊断制品和水产用兽药的整治主要针对生产企业,但养猪户同样需要关注。使用未经批准的诊断试剂可能导致误诊,延误病情。而对于兼营水产养殖的猪场来说,使用不合格的水质改良剂也可能影响猪群健康。因此,选择合规产品、严格区分用途至关重要。
面对新规,养猪户应积极调整策略。首先,加强学习,掌握兽药适用范围、剂量和休药期等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其次,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详细记录每种兽药的使用情况,以便管理和应对检查。第三,选择正规渠道采购,查看企业资质和产品标签,确保来源合法可靠。第四,加强与专业兽医的合作,在疾病发生时获取科学诊断和用药建议,避免盲目用药。最后,优化养殖环境,保持猪舍清洁通风,控制饲养密度,增强猪群免疫力,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发生和兽药依赖。
随着《2025年规范兽药使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养猪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的发展环境。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合规意识,养猪户不仅能有效规避风险,还能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未来,行业有望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希望广大养殖户积极适应政策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共同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