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钢联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4.46元/公斤。整个6月猪价呈现出“U”型波动趋势,月均价格区间在13.89至14.56元/公斤之间。上半月由于集团养殖场加快出栏节奏以及生猪平均体重下降,导致价格一度跌破14元/公斤;而下半月则因集团场减少出栏量叠加二次育肥主体阶段性入场,推动猪价持续回升。从整体出栏数据来看,6月份的生猪供应量较5月份明显减少。
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基于前期生产安排,6月份生猪出栏计划有所缩减,从而减少了市场供给;其次,在仔猪销售端,为了遏制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并利用7月中上旬作为年内最后一次补仔窗口期的机会,相关方面积极推升猪价以稳定仔猪行情;最后,供需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体重生猪供应偏紧、南方适宜气温提高了育肥效率以及散户惜售情绪升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促使养殖端放缓出栏节奏并进一步支撑了价格上涨。
对于7月份的猪价走势,钢联预计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将上升至约14.6元/公斤,波动范围大致在14.20到15.3元/公斤之间。月初阶段由于出栏压力较小,价格有望继续上行;但进入中下旬后,随着供应边际增加可能导致市场出现震荡回调。短期内的关键变量在于大型养殖企业的出栏策略调整以及二次育肥活动的实际进展程度。
展望下半年的整体形势,尽管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和新生仔猪数量仍表明供大于求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但由于上半年基数较高,因此全年价格中枢预计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其中第三季度表现优于第四季度。具体而言,7月至8月期间受前期仔猪腹泻疫情影响及正常生产周期影响,商品猪供应处于恢复阶段,加上二次育肥行为活跃,使得7月可能成为下半年的价格高峰时段;9月份虽然受到开学季消费提振和国庆节前备货需求拉动,但随着天气转凉促进产能释放,届时价格或将面临下行压力。
进入四季度(10-12月),尽管有腌腊制品制作高峰期以及年终采购旺季支撑消费需求,但由于各大养殖集团集中放量供货且缺乏足够规模的二次育肥力量来承接过剩产能,猪价面临较大下跌风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策层面正积极推进一系列调控措施如降低出栏体重、控制母猪存栏总量等手段试图平衡市场供需关系。然而,头部企业凭借优异的成本管理能力已将养殖成本降至12.2元/公斤左右,并计划年内进一步压缩至11元/公斤以下水平,这为其提供了丰厚利润空间同时也削弱了主动减产意愿。相比之下,中小养殖户普遍面临更高的饲养成本(约14元/公斤以上),当前稳定于该价位附近的猪价恰好有利于加速行业整合进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判断,今年内生猪市场价格将以平稳运行为主基调,不会重现去年那样剧烈波动的情形。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