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收小麦产量丰收且品质优异,市场供应充足,促使小麦价格持续回落。根据卓创资讯数据,6月25日全国小麦均价为每吨2423元,而同期玉米均价约为每吨2364元,两者价差缩小至59元/吨的历史低位,远低于常规替代阈值100-150元/吨。这意味着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性正逐渐显现,成为养殖企业的经济选择。
  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通过多项政策支撑小麦市场稳定发展。最低收购价连续五年上调,河南等主产区已启动托市收购,保障农民利益。其中,河南作为最大的小麦主产省,首批236个收购库点已准备就绪,执行国标一等麦每斤1.23元、二等1.21元、三等1.19元的价格标准。同时,中储粮扩大收储规模,以每斤1.25元挂牌收购,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从品质角度看,今年小麦生长期气候条件良好,整体质量优于往年,多项关键指标达到近年来最佳水平。优质小麦不仅增强了其市场价格支撑力,也为饲料行业提供了更优质的原料基础。与此同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收购价已攀升至每斤1.21元至1.25元区间,部分地区与小麦价格持平。由于新季玉米要到9月至10月才大量上市,当前正处于供应“青黄不接”的阶段,进一步放大了小麦的替代优势。
  随着安徽等地也相继启动托市收购,小麦市场的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尽管小麦、玉米和豆粕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但饲用替代比价关系尚未发生根本性逆转。在玉米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格联动性加强,使得小麦的替代优势保持稳定并逐步扩大。目前,长江沿线的饲料企业已积极采购小麦,华南地区的性价比优势也开始显现,预示着小麦替代玉米的趋势将从北向南全面铺开。
  从营养成分来看,小麦相较于玉米具有显著优势。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3.9%,比玉米高出83%,氨基酸组成更为均衡,尤其赖氨酸含量比玉米高30%。虽然小麦的能量值略低于玉米(约为玉米的95%-97%),但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有效破解其抗营养因子问题。例如,木聚糖酶的使用能提升小麦代谢能约10%,提高蛋白质消化率,从而实现对玉米的有效替代。
  实际应用数据显示,合理配比和酶制剂的加入可使小麦在畜禽饲养中表现出色。在生猪养殖中,50%的小麦配合木聚糖酶替代玉米,育肥猪的末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均与玉米组无明显差异;在家禽饲养方面,粉碎粒度控制在1.5mm的小麦搭配非淀粉多糖酶,能够显著提高肉鸡体重和消化酶活性;而在蛋鸡饲料中,70%小麦加酶完全替代玉米仍能维持产蛋率,同时降低饲料成本达每吨256元。对于反刍动物而言,小麦非蛋白氮含量丰富,替代比例控制在50%以内不影响奶牛产奶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加工工艺和配方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肉鸡不同生长阶段对粉碎粒度的需求存在差异,制粒温度和时间的调整也能显著影响颗粒成型率和能耗。例如,在小麦替代比例达50%的情况下,调质温度控制在82℃、时间60秒时,颗粒成型率可达99.53%,每吨电耗降至7.93千瓦时。此外,当小麦添加量超过30%后,饲料成本持续下降,添加45%小麦即可实现每吨节省131.92元的成本优势。
  综合来看,小麦对玉米的饲用替代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托底、品质优良、玉米供应偏紧以及酶制剂技术的突破,共同推动小麦替代从“技术可行”走向“经济最优”。未来几个月内,预计饲料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小麦采购力度,国内饲料配方结构也将继续优化。养殖户若能在粉碎粒度、酶制剂添加和配方设计上实现精细化管理,便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生产性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