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情宝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17日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呈现稳中上涨的趋势。6月16日的数据表明,全国生猪均价为14.29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了0.07元/公斤。从具体区域来看,全国共有24个省份的生猪均价出现上涨,而无省份均价下跌,其他省份则维持稳定状态。其中,新疆以外三元生猪均价最低,为13.40元/公斤;广东则以15.70元/公斤的外三元生猪均价位居全国最高。
  从区域表现来看,北方主产区的价格上浮幅度较为明显,南方消费市场则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态势。部分高价区因出栏节奏调整而阶段性企稳。在供应端方面,养殖企业主动控制出栏节奏,并配合阶段性降重操作,导致可售资源相对收紧。需求端虽然没有明显的增量,但屠宰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依然较高,部分地区由于低价货源减少而被迫提价收猪,形成了短期供需错配的局面。此外,南北区域间的价格差异持续扩大,主产区与主销区的价差已接近阶段性高点,跨区域调运对产地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
  供应层面观察,规模化养殖企业继续保持出栏节奏调控,散户群体的惜售情绪逐渐增强,尤其是在东北、华北等低价区,生猪出栏体重普遍下降,反映出主动压栏现象增多。这种供应结构的调整使得市场大体重猪源占比减少,客观上为价格反弹创造了条件。而在需求端,北方屠宰企业为维持开工率被迫接受涨价,而南方市场由于终端消费疲软,白条走货压力增加,上下游议价能力此消彼长,从而制约了价格上涨的空间。
  从当前市场驱动因素分析,短期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养殖端供给调节带来的心理预期变化。随着猪粮比持续低位运行,养殖主体通过压栏提价改善收益的意愿增强,叠加部分区域二次育肥进场操作,阶段性加剧了供应收缩效应。然而,需警惕的是,终端消费仍处于季节性淡季,猪肉批发市场走货速度未见明显提升,高价区白条批发与终端零售价差持续收窄,可能抑制后续上涨动能。此外,期货市场远期合约表现相对谨慎,反映出市场对中期供需格局的担忧。
  综合来看,短期价格走势仍取决于供需博弈的强度。若养殖端持续挺价,配合出栏体重进一步下降,现货价格仍有上冲可能。但终端市场对高价猪肉的承接能力仍是关键制约因素,预计价格波动区间将有所扩大,区域间涨跌调整频率或将增加。建议关注集团化养殖企业出栏计划变动及终端消费改善情况,同时留意政策面可能出台的调控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及饲料成本变化仍是决定周期拐点的核心变量。
  对于养殖户来说,当前市场波动较大,应根据自身资金和存栏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与其盲目赌行情,不如专注于提高养殖技术和降低成本,这才是长久之计。此外,也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获取最新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