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2日,多家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布了2月份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生猪销售价格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引发了对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讨论。从全年来看,在成本上升和价格下滑的双重压力下,养殖行业可能在2025年进入微利周期。
根据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2月份毛猪销售均价为14.96元/公斤,环比下降5.14%。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也显示,2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5.86元/公斤,环比下降4.06%。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则表示,2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64元/公斤,环比下降5%。这些数据表明,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猪分析师邹莹吉指出,自2025年以来,生猪价格总体呈现出震荡下滑的趋势。其中,1月份养殖端对春节后行情持看降心态,出栏节奏加快,导致供大于求,猪价因此震荡下滑。2月份虽然养殖端出栏有所减少,但市场需求仍处于低点,价格未能回升。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猪分析师王凌云也表示,从监测数据来看,3月份生猪消费端难有明显改善,但养殖企业也有一定的心理价位,供需两端处于僵持状态。
除了价格下滑,2025年生猪养殖企业还面临成本提升的压力。王凌云认为,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攀升,养殖企业的成本快速上升。截至3月12日,一头124公斤毛猪的出栏自配料成本已达到892元,较1月初上涨了92元,带动毛猪出栏成本上涨约0.7元/公斤。面对这种情况,规模企业大多采取加速自身降本增效的方法来应对。综合分析,2025年生猪市场价格难以出现明显高位,养殖行业或将持续处于微利状态。
在交易所互动平台上,今年以来投资者对于相关养殖公司成本控制、产能扩张、育种进展、科技应用等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高。从上市公司的回复来看,控制综合成本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多家养殖企业公开表示,未来企业利润获取将更多取决于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水平。
温氏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已将工作重心转向企业管理,通过精益管理、流程改革、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尽管预计2025年猪价可能略低于2024年,但随着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肉猪养殖成本有望继续降低,单头盈利水平未必会低于2024年。
邹莹吉强调,降本增效是生猪养殖端避免亏损的重要课题。他建议养殖企业加强疫病防控能力,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水平,从而提升养殖成活率。同时,做好生产环境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并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繁育技术,以降低每头猪的成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养殖企业可以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