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3月起,中国政府宣布对最大菜籽粕出口国加拿大实施100%的报复性关税。这一政策在短期内对国内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得益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大量进口储备,目前中国菜籽、菜粕和菜油库存充足,能够有效缓冲短期冲击。然而,如果库存持续消耗而未能及时补充,预计将在第三季度(7月至9月)面临供应短缺问题。
受此消息影响,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菜籽粕期货价格自3月8日以来已上涨超过8%。市场普遍担忧,除加拿大以外的其他来源难以弥补供应缺口,从而加剧了对第三季度供应紧张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关税措施超出了业界预期。自2024年9月以来,中国针对加拿大油籽启动了反倾销调查,市场原本预测关税将主要集中在油籽而非加工品上。因此,对菜籽粕和菜籽油加征关税的消息令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中国菜籽粕市场高度依赖加拿大,其进口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70%以上,几乎全部油籽也来自该国。尽管中国海关允许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日本、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印度、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进口菜籽粕,但国际市场供应有限,难以完全满足中国需求。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从加拿大进口了202万吨菜籽粕,其次是阿联酋(50.4万吨)和俄罗斯(13.5万吨)。贸易商和分析师一致认为,尽管需求可能转向俄罗斯、乌克兰或印度等国家,但这些国家无法达到加拿大的供应规模。
作为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澳大利亚的剩余产量和压榨能力不足以大幅增加菜籽粕出口。而印度作为第二大菜籽粕出口国,虽然年出口量约为200万吨,但在2024年对中国仅出口了1.31万吨,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限制了供应。为填补潜在的供应缺口,市场可能更多地依赖国内菜籽粕生产或转向豆粕替代。尽管豆粕是中国动物饲料的主要蛋白来源,但在水产养殖等行业中,菜籽粕因其特定的营养价值更受欢迎。此外,中国政府计划在2025年扩大油菜籽种植面积,以缓解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综合分析表明,100%的关税措施打破了中国与加拿大在菜籽粕贸易中的平衡。短期内,充足的库存能够支撑市场运行,但第三季度可能出现供应短缺。国际市场上,其他国家难以大幅增加供应,而国内增产和豆粕替代则成为应对供应压力的重要手段。长远来看,政策推动油菜籽种植可能是解决供应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具体成效还需观察至2025年及以后的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