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农业再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但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一、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
三、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紧密合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和民宿经济,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四、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通过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五、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维护农村稳定安宁。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支持农民多渠道参与村级议事协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六、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统筹推进林业、农垦和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通过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推动人才服务乡村,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活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