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生猪价格出现大范围下降,标猪报价重心回落至14.6元/公斤。南北地区市场呈现出一致的下跌趋势。这一现象背后,既有供给端的变化,也有需求端的影响,以下将详细分析支撑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近期二次育肥(简称“二育”)入场情绪趋于谨慎,补栏标猪的信心不足。特别是标猪补栏成本增加以及饲料价格上涨,使得市场对二季度猪价前景持观望态度。从期货市场来看,昨日国内生猪近月05合约报价为13565元/吨,折合标猪均价约为13.565元/公斤,低于现货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抄底的热情。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选择转向补栏仔猪,导致仔猪价格走势转强,市场对三季度猪价预期略有改善。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疲软成为制约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当前国储入库量有限,猪肉购销市场依然冷清。内销需求表现乏力,城市消费增长缓慢,批发市场白条猪肉购销情况不佳。下游贸易商多以缩量稳价为主,部分屠宰企业因鲜品白条滞销被迫入库,主流屠企亏损压力较大,因此压价心态较为明显。此外,此前标猪价格回升,养殖端出栏计划增多,规模养猪企业短暂加大出栏力度,缓解了供应偏紧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猪价下行。
然而,在经历短暂的价格连续下跌后,市场抗跌情绪逐渐升温。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标猪报价普遍维持在14~14.6元/公斤左右,养殖端对低价销售的抵触情绪增强,散户猪场开始观望挺价,部分地区集团猪企也出现了缩量卡价卖猪的操作,增加了屠宰企业收猪的难度,从而支撑猪价呈现偏强态势。相比之下,南方市场由于需求跟进不足,部分集团猪企出栏计划完成率较低,市场价格情绪仍显疲弱,价格以震荡下行为主。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受供需关系变化影响,预计3月16日猪价将以涨跌震荡为主,市场存在一定的抗跌迹象。尤其是集团猪企出栏积极性有所减弱,外三元标猪报价徘徊在14.64元/公斤附近。未来需重点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理性分析来看,短期内由于消费缺乏明显利好,二次育肥行为难以持续,养殖端虽然存在扛价控重出栏的情绪,但随着供应格局逐步改善,猪价仍可能面临一定幅度的震荡偏弱压力。因此,建议相关从业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