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猪业革命”。近年来,受疫情和猪价波动的双重影响,山东地区的母猪场和中小养殖户大量退出市场。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不少母猪场、饲料厂以及饲料经销商选择转型,通过生猪合作放养的方式重新进入行业。这种新模式不仅为传统养猪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据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已有超过100家放养公司,包括环山、禾邦、邦基、新希望、海大、正大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代养热潮不仅在山东兴起,还逐渐向整个北方市场扩散,成为南方猪苗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环山集团作为龙头,年出栏量已超过200万头,紧随其后的是禾邦,年出栏量约为160万头。
合作放养模式被视为中国北方养猪业未来发展的雏形。在这种模式下,母猪场存栏量锐减的现象得到了缓解。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山东猪料产量为966万吨,较上年同期下滑14.1%,表明传统养猪业受到较大冲击。与此同时,受非瘟和行情波动的影响,中小养殖户生存艰难,部分集团企业在复养失败后选择撤出山东市场。
新兴的合作放养模式是对传统“公司+农户”代养模式的升级。与传统模式主要依赖集团企业内部供应猪苗不同,新模式的猪苗来源更加多样化,通常从全国各地采购。这种灵活性使得曾经被淘汰的母猪场、小散户、饲料厂商等得以重返行业,并形成一股本土新势力。合伙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同时保持小集体的灵活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山东代养模式的重生有两大原因。首先,代养模式有助于规避疫情风险。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秋冬季节是疫情高发期,而短平快的代养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和农户降低风险。其次,合作代养可以增强成本控制能力。相比单打独斗的中小养殖户,合作代养的企业拥有更强的议价权,能够在猪苗、饲料、兽药疫苗等方面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山东代养热的兴起,北方仔猪市场的空间持续扩大。黑龙江成立“仔猪联盟”,计划每年外销500万头仔猪,意在成为北方仔猪供应基地。相比之下,南方企业凭借气候和地形优势,母猪养殖条件更佳,猪苗质量更高,因此成为山东企业的首选供应商。尽管运输成本较高,但高质量的猪苗更容易存活,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当前,向北方销售猪苗已成为南方种猪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策略。神农、新五丰、德康、双胞胎等南方龙头企业纷纷进入山东企业的“仔猪白名单”。这份名单仍在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北方猪苗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存量竞争的时代,谁能持续提升和保障猪苗品质,谁就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