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2.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成果的背后,规模化养殖的加速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养殖行业的不断变革,仔猪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截至2024年,养殖行业前十强的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25%,而中小散户则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产业链上游的生产资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生猪养殖行业中,“得种者得天下”已成为共识。仔猪市场份额的扩大,正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的体现。环保压力、疫病防控、土地资源、养殖成本和资金投入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生猪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散养户和中小型养殖企业逐渐淡出竞争舞台,许多企业愈发依赖头部企业的仔猪供应。从2018年至2024年,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从49%跃升至70%以上,商启咨询预测到2030年,中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率将达到83%。
种猪品质直接影响仔猪质量,种猪基因对猪场养殖效益的核心影响占比高达40%。“南繁北育”战略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企业通过基因筛选和遗传评估等技术,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种猪。例如,温氏构建了瘦肉型猪基因组填充数据库和SWIM开放服务平台,为行业提供了约19.3万头种猪基因组填充服务。永诚育种集团规划了五大遗传核心场,构筑了12720头核心种群,可满足中国种猪市场10%的需求。这些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仔猪质量和养殖效益。
智能化养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已成为仔猪产业链的“新标配”。非洲猪瘟曾对养殖户造成重创,但AI技术的应用使其得以提前预警疾病风险。牧原、温氏、京基智农等大型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不断扩展市场版图。温氏引入智能化环控系统和饲喂系统,将PSY提升至29以上,全程成活率接近86%。京基智农通过AI技术实现单头猪成本低至13.8元/公斤,头均盈利超过800元。这些技术不仅降低了饲料浪费率,还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深入,大型养殖企业对仔猪生产资料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以正邦科技为例,其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和扩建养殖基地,对仔猪饲料、兽药、疫苗以及先进养殖设备的需求持续攀升。温氏在采购饲料时严格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营养成分检测报告,确保饲料能满足不同生长阶段仔猪的营养需求。此外,互联网科技企业也纷纷涌入仔猪生产资料市场。京东数字科技通过“猪脸识别”技术为每只猪建立档案,网易味央采用全球第四代养殖模式,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实现远程监控。业内人士指出,仔猪市场的火热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