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场的日常管理中,产房和保育阶段的管理是确保猪群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以下是针对这两个阶段的详细管理要点以及疾病处理和消毒的具体措施。
### 产房管理要点
1. **洗澡**:妊娠母猪进入产房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去除身上的污物和病原体,为分娩做好准备。
2. **干燥**:保持产房干燥是预防小猪腹泻的重要措施。寒冷、潮湿和不卫生的环境容易导致乳猪腹泻,因此将产房湿度控制在65%左右是最理想的。
3. **温度**: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控猪舍的温度,以保证猪群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温度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利润。
4. **补铁、补硒及补料**:为了减少乳猪断奶时的应激反应,需及时为乳猪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并逐步引入饲料。
5. **寄养**:根据母猪的泌乳能力和采食情况,合理安排仔猪寄养工作,这对断奶仔猪的体重、整齐度和成活率有直接影响。
6. **舒适的产床**:提供干净、保温的产床和保育床,为猪只创造最舒适的生长环境。
### 保育阶段管理要点
1. **提升温度**:仔猪断奶后,母猪转走时需适当提高猪舍温度;从产房转入保育舍时,也要注意升温,尤其是在冬春季节。
2. **提供理想饲料**:为断奶仔猪选择最适合的饲料,避免因饲料不当引发的腹泻或掉膘问题。
3. **控制温差和营养落差**:温差和营养落差是保育期疾病的主要诱因,应尽量避免过大波动。
4. **分散应激**:通过合理安排操作流程,将各种应激因素分散开,防止集中出现对仔猪造成过大压力。
5. **全进全出制度**:规模化猪场必须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以减少疾病的水平传播,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措施。
6. **换料过渡**:保育猪换料时要有过渡期,避免因饲料营养成分变化过大影响猪只健康。
7. **严格把关**:卡住进舍猪的质量、原料质量和外来参观人员,确保猪舍的生物安全。
### 疾病处理的五大措施
1. **营养管理**:优质的营养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与环境、管理和设备等因素共同构成猪场经营的核心要素。坚持“养重于防”的理念,注重日常饲养管理。
2. **提前预防**:在可能发病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科学治疗**:对有价值的病猪进行治疗时,要遵循疗程原则,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并仔细阅读说明书。
4. **隔离措施**:引种和病猪均需隔离,这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5. **淘汰病弱猪**:及时淘汰不能带来利润的病弱猪,既能节省资源,又能保护其他健康猪只的生长。
### 消毒五步骤
1. **清理**:消毒前必须彻底清理猪舍内的脏物,这是消毒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2. **冲洗**:通过冲洗可以清除85%的病原体,这是消毒的基础步骤。
3. **喷雾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确保剂量充足、覆盖全面,不留死角。
4. **熏蒸消毒**:作为喷雾消毒的补充手段,熏蒸能消灭隐藏在缝隙中的病原体,但需要保证猪舍密闭、温度和湿度适宜。
5. **空舍管理**:在进猪前进行空舍处理,不仅有助于保持空气干燥清新,还能加速病原微生物的死亡,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保障猪群健康。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