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初,中国辽宁沈阳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例,随后该疫情迅速蔓延至河南郑州、江苏连云港和浙江乐清等地,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供使用,因此生物安全成为了防控该疾病的唯一关键手段。本文将结合PIC中国供应链的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农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首先,农场需要明确划分脏区和净区。脏区与净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生活区相对于门卫是净区,但相对于生产区则是脏区。兽医应明确划定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并设置物理障碍进行隔离。从脏区进入净区时,必须严格执行换鞋、洗澡和更换衣物的规定。如果条件有限无法洗澡或更换衣物,则至少需要更换鞋子,以减少病原传播的风险。
在卖猪过程中,车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客户、屠宰场或猪贩子的车辆靠近农场装猪,建议选择在距离农场至少3公里以外的地方设立中转点,通过农场的中转车辆完成猪只转运。根据实际经验,屠宰场或猪贩子的车辆通常难以彻底清洗干净,因此不应寄希望于这些外部车辆的清洁程度。中转车在每次运输后必须立即进行清洗、干燥和消毒,并经过一晚或两晚的隔离才能再次投入使用,切勿当天多次运输,以免失去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此外,专业的洗车点和专人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兽医需定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并监督整个过程。
死猪和胎衣的处理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许多地区的死猪由政府统一处理,但死猪处理点可能成为病原交叉传播的高风险场所。有条件的家庭农场最好自行内部处理死猪;若无法实现,应使用内部铲车将死猪运至围墙外,确保内外部车辆之间有物理隔离。同时,可以安排中转车将死猪和胎衣运至指定中转点,再转交给政府的死猪收集车辆。每次运输结束后,务必做好车辆的清洗、干燥和消毒工作。
对于种猪引种的隔离管理,所有从外部引入的种猪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隔离观察。隔离舍应距离现有猪舍至少300米远,若场内条件不足,可以选择场外生物安全条件较好的育肥场作为隔离场所。隔离期间,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猪群临床症状评估猪群健康状况,隔离时间通常为4周。隔离结束前需再次检测,确认猪群健康后方可将其并入现有猪群。如果隔离舍位于场内且不急于引入下一批后备猪,可以在隔离舍内完成种猪驯化,待种猪健康稳定后再合群。
饲料的生物安全性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饲料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媒介,例如美国曾发现PED的传播与饲料原料存在一定关联。因此,供应饲料的厂家应禁止使用肉骨粉和血浆蛋白粉等动物源性原料。同时,饲料原料的来源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选用自有养猪场的供应商,且运输原料的车辆不得用于运输生猪。此外,饲料厂周围三公里范围内不应有其他猪场存在。饲料运输到农场时,应通过外围料塔和中转料塔完成投喂,避免饲料车直接进入农场,从而降低外部病原带入的风险。
面对非洲猪瘟疫情,许多企业采取了封场措施,禁止员工回家休假以观望疫情发展态势。然而,这种做法并非长久之计,甚至可能只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人员进出仅是生物安全中的一个环节,而物资进出、猪群流转(如仔猪和肥猪销售、淘汰猪只)以及死猪处理等环节带来的风险往往更高。因此,管理生物安全应从上述关键点入手,逐一排查隐患,重点关注人员对生物安全规定的执行力度。这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支持,还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即使未来非洲猪瘟疫情解除,也不能放松管理,更应借此契机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