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PRRS)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养猪生产的疾病,其危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异性。不同生理阶段的猪群在感染后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并伴随显著的经济损失。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蓝耳病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后备母猪
初配失败率是衡量后备母猪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蓝耳病感染会使后备母猪受胎率下降12-18%,抗体阳性群体的受胎率仅为77-83%,而未感染群体可达95%。此外,发情延迟现象也较为明显,感染后的初情期会推迟14-21天,平均从正常的150-170日龄延至164-191日龄。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约为22.3±3.5天,期间通过qPCR检测可发现Ct值≤35。由于非生产天数延长,每头后备母猪的培育成本增加800-1200元。
  二、妊娠母猪
根据怀孕阶段的不同,蓝耳病的影响有所差异。
1. 妊娠前期(0-35天):胚胎吸收率升高至25-30%,正常情况下低于8%;返情率则增加2.3倍,从正常的10%上升到23%。
2. 妊娠中期(36-90天):木乃伊胎率显著增加至15-20%,而正常情况下低于3%。同时,子宫内生长受限(IUGR)的发生率为7-12%。
3. 妊娠后期(91-114天):妊娠末期流产率高达30-50%,远高于正常情况下的2%。流产物中的病毒载量可达106.7TCID50/g,且早产率增加至25-35%。
  三、分娩母猪
蓝耳病感染会导致母猪产程延长,正常为2-3小时,而感染群则需要4-6小时。死胎率方面,感染群平均为19.7%,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达40%,而正常情况仅为4-6%。弱仔率(出生重<1kg)也显著上升,从正常时的8-12%增加至28-33%。母猪在感染后会通过初乳和粪便排出病毒,初乳病毒载量峰值可达104.2 TCID50/mL,而粪便排毒持续时间为21-28天。
  四、哺乳母猪
泌乳量减少是蓝耳病感染的典型表现之一。感染后第3周,母猪的产奶量减少35-40%,从正常的每日8-10升降至5-6升。乳腺炎发生率也大幅增加,从正常的6%上升到15%。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至7-10天,正常情况下为5-7天。
  五、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显著上升,从正常时的低于10%增至25-40%。断奶体重也受到影响,感染群平均为5.8±0.6kg,而正常情况为7.2±0.5kg。超过80%的仔猪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和呼吸困难。链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从正常的1.2%升至4.8%,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导致的死亡率达到15-20%。
  六、保育仔猪(6-10周)
蓝耳病感染会影响保育仔猪的生长性能,日增重下降30-40%,从正常的450g/d降至270-320g/d。料肉比升高至1.8-2.1,而正常情况下为1.5-1.6。消瘦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2-18%,顽固性腹泻(PRRSV+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为25-35%。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超过90%。
  七、生长育肥猪
蓝耳病感染会延长出栏时间15-20天,从正常的180天延至195-200天。胴体品质下降,背膘厚增加2-3mm,屠宰率降低3-5个百分点。继发支原体肺炎导致每头猪的药费增加15-20元,日增重损失80-100g。
  八、断奶母猪
断奶母猪的再发情率下降至65-70%,正常情况下为85-90%。二胎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30%,二胎产仔数下降2.5-3头,正常情况下二胎产仔数为12.5头,而感染后仅为9.5-10头。二胎流产率从正常时的低于5%升至15-18%。
综上所述,蓝耳病对猪群全周期的破坏性巨大。为了实现猪场蓝耳病的有效防控与净化,建议通过调整N&GPs抗体水平、优化现场管理、实施药物免疫调节以及动态预警监测等技术手段,以达到最小投入、高效净化的目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