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中,母猪断奶力比单纯的年生产力更能全面反映母猪的生产能力与利用价值。它不仅关注母猪一生中的总胎数,还强调断奶仔猪的质量(如断奶体重),这直接体现了猪场的管理水平。本文将从减少哺乳期仔猪死亡、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和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 一、减少哺乳期仔猪死亡
哺乳期仔猪的死亡通常由疫病和管理不当引起,而后者往往是主要原因。据部分猪场统计,超过80%的哺乳期仔猪死亡是由饲养人员管理不善造成的。仔猪出生后的前8小时尤为重要,分娩看护工作不可忽视。仔猪出生后需要及时护理,以挽救假死仔猪,并让健壮仔猪尽快吃到初乳。此外,保温工作至关重要,但要注意仔猪在保温箱内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待仔猪身上的水分蒸发后,应立即引导其吃初乳。对于弱仔,要加强看护,确保它们摄入充足的初乳,从而增强抵抗力和生存能力。

刚分娩的母猪可以注射适量催产素,同时将仔猪放入保温箱,避免其拱母猪乳头。人工挤奶收集初乳后喂饲弱仔,多余的初乳可冷藏保存,供弱仔在生后24小时内额外补充营养。
  ### 二、提高哺乳仔猪的日增重
仔猪初生重对其哺乳期的日增重有重要影响。妊娠第一个月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膜和脐带质量,以及子宫的营养供应。妊娠后期三周,仔猪体重几乎翻倍,这对母猪的营养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确保妊娠母猪持续高效地采食和饮水十分关键。

产房应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降低疫病发生率。加强初生仔猪和弱仔的护理,及时让仔猪吃到初乳,并做好寄养工作。从5日龄开始给仔猪补料教槽,配合三针保健措施,同时满足母猪和仔猪对温度的不同需求,为仔猪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 三、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
#### 1. 促进母猪正常发情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是缩短繁殖周期、增加年产胎数的关键。母猪只有正常发情才能排卵、配种并受孕。合理喂料、提高哺乳期采食量以及提供充足、营养均衡的饲料是保障母猪健康的基础。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度应保持在18~23mm之间,过低会导致断奶后发情延迟。

对于长期不发情的经产母猪或后备母猪,可通过以下方法诱情:与性欲强的公猪接触;用公猪尿液、精液或发情母猪尿液刺激;观察公猪与发情母猪交配行为;或将不发情母猪混养或换栏。特殊情况下可使用药物催情,如PG600或氯前列烯醇。若母猪断奶后25~30天仍不发情,则需考虑淘汰。
  #### 2. 适时配种提高受孕率
配种时机的选择对受孕率至关重要。许多养殖场选择在静立反应出现后20~36小时进行配种,但这需要准确掌握静立反应的具体时间。如果查情不够勤,可能导致配种时间延误。因此,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查情,明确静立反应的确切时间。一旦发现母猪有静立反应,应立即实施配种或输精。每个情期建议配种2~3次为宜。

#### 3. 做好妊娠诊断工作
母猪配种后需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和中后期查情工作。第一次妊娠诊断应在配种后3~4周进行,可用发情周期判断法;第二次妊娠诊断在7~8周进行,推荐使用超声波诊断仪检测。中后期可通过观察母猪行为及外表特征判断是否妊娠,对外表症状不明显的母猪需留意是否有发情症状。单体栏饲养的妊娠母猪可用成年公猪查情,既简单又准确。

#### 4. 精心饲养妊娠母猪
配种后的母猪最好单栏饲养,避免争食和斗殴,同时防止因地面光滑导致跌跤等机械性流产。营养供给要合理,特别注意维生素A、D、E及叶酸、B族维生素的补充,以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添加。杜绝使用霉变饲料,避免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引发流产或影响发情。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